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3099818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经济理论第十讲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讲解(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问题: 失业 通胀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第十讲 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目标,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势预测,2013-03-14天拓咨询整理 2013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经济活动数据以及2月

2、的物价数据,人民银行公布了2月货币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海关总署也在上周五公布了2月的进出口数据。其中,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12月小幅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显著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则较12月显著回升;2月的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上升,进口同比则显著下跌,贸易余额维持顺差,但顺差较1月收窄。2月的CPI同比涨幅较1月大幅上升,PPI同比跌幅与1月持平。2月新增贷款和M2同比增速均较1月回落。 我们认为,1-2月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继续回升、通胀仍较温和的态势。1-2月工业增长虽略有放缓,但是房地产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上升仍将推动经济增长小幅回升,维持1季度GDP同比增长8.1

3、%、全年GDP增长8.1%的预测。鉴于2月的CPI通胀超出我们此前预期,我们将全年CPI通胀预测从此前的2.7%上调至2.9%,但我们对未来通胀季调后环比走势温和上升的看法没有改变,上调CPI预测主要基于1-2月超预期通胀提高了未来各月的CPI基数,属于技术性调节。 结合近期的宏观数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我们认为今年宏观政策是“宽财政、稳货币”。由于当前流动性有显著好转,货币政策将从前期的“稳中偏松”向中性转变,今年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小。,1、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调节,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实现经济稳定。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补贴、社会保

4、障等) 税收政策 公债: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国家预算,二、财政政策,3、财政政策的效应和“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直接政策效应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G)的变化、转移支付(F)的变化或税收(T)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分别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直接增加需求,转移支付和税收则使收入发生变化。,3、财政政策的效应和“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即所谓“挤出效应”。,4、自动稳定器,(1)自动稳定器:Automa

5、tic Stablizer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A:税收的自动变化 B:政府的转移支付 C: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 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从而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内在稳定器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

6、度得以发挥:,从松的财政政策减税、扩大财政支出 萧条时期:减税(免、退) 居民户将留下较多的可支配收入 消费增加 投资增加 总需求上升 克服萧条 萧条时期:扩大财政支出 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增加居民消费、促进企业投资 总需求上升 克服萧条,5、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起作用,3、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起作用 从紧的财政政策增税、缩减财政支出 通胀时期:增加税收 居民户的可支配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 企业削减投资 总需求下降 消除通胀,二、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

7、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2)再贴现政策 3)准备率政策,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涵义,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M)的变化。 扩张性或较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而紧缩性或较紧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给的减少。,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优点:操作灵活; 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3、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 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入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起作用,中行用支票向 公众支付,出售证券的个人或企业 将支票存入商业银行,存款增加,按法定 准备金率将增款 中的一部分贷出,得到存

8、款的公众又将 此存款存入银行,货币乘数作用使 存贷款成倍放大,增加了市场 货币流通量,增加了市场 货币流通量,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扩大,2) 调整贴现率 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 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3、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就是中行向商行贷款的利息率。 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放宽贷款条件,商行增加给 企业的贷款,市场贷款利息率降低,货币供应量增加,刺激需求、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起作用,3)存款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

9、中用做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变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 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3、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准备率: 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货币供应量增加,刺激需求、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起作用,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 最简单的存款扩张过程,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基本操作,假设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在以后的连续四年里发生了这样一些经济事件: 第一年,政府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第二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 第三年,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 第四年,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宏观经济均衡,AD1,LAS,Y产出量

10、,AD0,0,AD3,AD4,SAS1,SAS0,a,P,b,c,d,e,a,b,c,d,e,t,Y,共同点:两者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也都有扩张性、紧缩性政策之分) 不同点: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 而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货币政策工具的间接作用,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四、财政政

11、策在中国的实践,1、19791997年中国的财政政策 2、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3、2004年的财政政策取向 4、2008、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1、1979到1997年中国的财政政策,80年代中国的财政政策 计划经济仍居于主导地位,宏观调控主要是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调控的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拉闸门”模式的延续,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之中。,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1、禁止地方当局为经授劝给予国企和外企的税收优惠,加强地方行政事业费管理,地方政府不得向银行透支; 2、削减基建投资; 3、削减政府开支; 4、19

12、94年出台了新税制,提高了财政收入水平,规定中央政府的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国债解决,不再依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解决;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经济软着陆时期(19931996)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1年 22、2%,国家财政收入GDP的比重,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2、 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使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冲击(外贸出口形势恶化,外商投资下降) 国内物价持续走低; 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投资需求增长乏力; 结构因素制约经济健康运行 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不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一是以总量扩张为主,以结构调整为辅; 二是在

13、坚持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互结合的基础上,需求管理以推动为主,供给管理以引导为主; 三是从激励投资需求入手,努力实现激励投资与推动消费两者并举,但推动消费需求的作用力度相对不足; 四是在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作用力度较大,对技术改造只能给予贴息等配合性支持,作用相对较弱; 五是由于以需求管理为主,容易对传统产业产生扩张影响,对新兴产业发展从分担风险和培养市场角度,起到一定的配合性作用;,六是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七是以积极财政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辅以稳健的金融政策;八是增支而不减税;九是国债规模根据调控经济的需要确定,财政平衡动态化;十是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地向国有企业倾斜,对非国有企业如何支持

14、有待加强。,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增支与减税 扩大投资支出与增加居民收入或社会保障支出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与增加其他支出(技改、高新技术) 增加政府投资还是引导社会投资 中央政府发债转借地方还是允许地方发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官方统计,从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显著。,成功地启动三大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发行的国债分别拉动GDP增长1.5、2、1.7和1.8个百分点; 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布局; 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国有企业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促进了社保体系的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栓友博士利用

15、ISLM模型测算了财政政策效应 1、发现19982000年,财政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1、196和160; 2、如果加上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扩大出口退税,则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236、305和2.90。 3、同时,分析模型还表明,财政投资没有挤出私人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4、在就业方面,前三年积极财政政策分别促进非农就业增长057、073、和070。,学者测算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质疑,财政投资效果不理想 挤出效应 赤字过大会引发财政危机,引发通货膨胀 计划体制复归,防碍了市场化进程 短期政策长期化,四、财政政策在中国的实践

16、,1、19791997年中国的财政政策 2、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3、2004年的财政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增长与安全战略论坛(2004)”刘伟发言: 目标、方向、重点、困难 4、2008、2009、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关于0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不低于7%,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通货膨胀控制在3%; 今年要新创900万个岗位,安排400万个下岗再就业的岗位。 这是今年春天时给出的几个宏观指标,当时普遍认为这个目标定得比较稳妥。 当前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9%,但物价上涨指数也超过了5%。 这一系列情况使得人们对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微妙和生动性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关于0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我们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究竟是首要控制通货膨胀还是首要拉动增长解决失业?众所周知,这两个宏观政策目标是针对两种根本不同的宏观经济失衡状态,提出的两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