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3098734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九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C教材课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 计 学,第 9 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9-3,无形资产的性质和种类 无形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几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递耗资产的性质及其折耗,学习目标,9-5,无形资产种类,按期限划分 有限期无形资产 无限期无形资产 按是否具有交换性划分 有交换性的无形资产 没有交换性的无形资产 按经济内容划分 专利权 商标权 非专利技术 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 特许经营权 商誉,9-6,无形资产的取得,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方式一般包括购入、

2、自创、投资转入和接受捐赠等几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取得,企业原则上都应该按照实际成本入账。但是在确定实际成本的时候,取得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计量难度是不一样的,这使得会计上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产生了不少的争议。,9-7,甲公司购入一项专利权,价款500,000元,另外支付鉴定费、咨询费及其他费用50,0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550,000 贷:银行存款 550,000,无形资产的取得例1,9-8,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以无形资产作为投资,经双方协商确认,商标权210,000元,专有技术300,000元。 借:无形资产商标权 210,000 专有技术 300,000 贷:实收资本 5

3、10,000,无形资产的取得例2,9-9,无形资产的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不考虑残值即残值视为零处理; 如果企业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将之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 可不用摊销其成本; 中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摊 销方法,只要这种摊销方法能合理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即可。 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通常作为管理费用处理),同时直接冲减无形资产,9-10,甲公司购入一项商标权,价值为600,000元,有效期为10年。根据会计准则该商标权可视为无残值,企业如采用直线法摊销,则每月摊销金额为5,000元。公

4、司摊销的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5,000 贷:无形资产商标权 5,000,无形资产的摊销例,9-11,甲公司于上例中购入的商标权,经过两年后共摊销120,000元,账面价值为480,000元,此时如出售该项商标权收到550,000元银行存款,则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银行存款 550,000 贷:无形资产商标权 480,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70,000,无形资产的处置例,9-12,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 研究开发支出 软件项目成本,9-13,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包括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银行冻结存

5、款、涉及诉讼中的财产以及自然资源等递耗资产。,9-14,递耗资产,递耗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矿藏、森林等自然资 源。 递耗资产的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递耗资产所支付的价 格,其核算与固定资产相同。递耗资产应该按照实际 成本入账。 递耗资产的成本应在其受益期内进行摊销,这一摊销 过程称为折耗。 折耗的基础除了递耗资产的取得成本,还包括相应的 勘探成本和为使递耗资产可达到大量开采所需的必要 的开发成本。折耗方法主要有生产数量法和年限平均 法。,9-15,递耗资产例,甲公司于2006年初购进一煤矿,取得煤矿的买价及其他相关费用的支出是750,000元,估计共可采煤15,000吨。2006年甲公司共采煤3,000吨,则甲公司2006年的折耗费用计算如下: 单位折耗率750,000 / 15,00050(元 / 吨) 2004年折耗费用3,00050150,000(元),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