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309744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7章物价变动会计知识分享(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物价变动会计,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 第二节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第三节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 第四节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2,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物价变动 货币购买力 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 物价变动 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是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考虑三个问题 特定物价变动还是一般物价变动 持续还是一时的变动 变动方向是上涨还是下跌 一般物价变动+持续变动+物价上涨物价变动会计(通货膨胀会计),3,物价变动冲击了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 传统成本会计模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名义货币(计量单位) 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忽略了货币单

2、位本身的价值也会由于购买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价变动严重降低了原始成本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忠实表达和可比性)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原始成本既不反映现时购入资产的代价,又不反映现时出售该资产的价值,更不能反映继续使用该资产对企业的价值,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5,物价变动影响了传统会计模式信息的有用性 资产计价失真 (无法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变动,无法将不同时点取得资产的价值有意义地相加) 收益计算虚假 (物价上涨时会低估资产价值,从而少计成本费用,多计收益(其中一部分是资产持有利得);物价下跌时,会高估资产价值,从而多计成本费用,少计收益) 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下降(物价上涨情况下,导致企业虚盈实亏、

3、虚盈实分、虚盈实税,使其丧失补充存货与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6,2001年初购入固定资产和商品开始营业,购入商品中有价值100万的商品已售出,获款150万,购进时物价指数100,2001年末一般物价指数120,售出商品的分类物价指数130;固定资产价值100万元,按10年计提折旧,2001年该固定资产分类物价指数120,2001年其他营业费用为10万元,该商品和固定资产在售出日的重置成本分别为135万元、125万元,7,物价变动会计 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对企业按原有方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改动调整,或对会计的计量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

4、方法。 部分调整法 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销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存货成本,或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并按重估后的价格提取折旧,以及设置特种准备金等。 从某一局部改善了传统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物价变动所产生的全部问题。,8,非部分调整法 改变计量单位或计量基础,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改变会计计量单位,以不变币值货币来代替名义货币 ;改变会计计量基础,以现行成本全部取代历史成本。 模式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名义货币和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货币模式不变币值货币和历史成本;(不变币值:币值固定、购买力相等的货币)

5、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名义货币和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货币模式不变币值货币和现行成本,9,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指在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报告日的货币购买力一般物价指数或报告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将以传统会计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下提供的财务报表项目调整为不变币值货币额,并重新编制报表。目的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数据能按相等购买力的货币单位加以比较,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特点 以不变币值货币重新表述传统会计模式下的项目 需计算货币购买力损益,第二节 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10,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 持有的货币及要以货币收付(金额固定)的、直接感受物

6、价变动的影响的项目。 货币性资产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合同定的是金额) 、其他应收款等。 货币性负债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合同定的是金额) 、应交税金、应付工资等。 在物价上涨时期长期持有货币性资产会使企业遭受损失;长期持有货币性负债会使企业获得利益。 期末账面金额不随物价变动而改变,但要计算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而影响本期的购买力损益,11,非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之外的、不直接感受物价变动的其他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项目:预付帐款(合同定的是量)、待摊费用、存货、长期投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非货币性负债项目:预收

7、帐款(合同定的是量) 、预提费用等; 所有者权益项目:企业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在物价上升时期持有某种类型或数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会获得收益,在物价下降时期发生损失;在物价上升时期持有非货币性负债会发生损失,在物价下降时期会发生收益。 账面金额要随物价调整,但实物数量却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不必计算购买力损益。,12,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 据年末物价指数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据全年平均指数调整利润表项目 步骤 确定非货币性项目形成时的物价指数 确定编报时的物价指数 确定换算公式,调整项目,13,对固定资产项目的调整 调整后金额=该项目的历史成本金额年末的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

8、指数 对存货项目的调整(与购入的时间和存货计价方式有关) 先进先出法:调整后金额=存货的历史成本金额年末的物价指数/最近月份的物价指数 后进先出法:调整后金额=存货的历史成本金额年末的物价指数/最早月份的物价指数 留存收益项目的调整倒推 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留存收益 =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资产-负债-股本),-,14,利润表项目的调整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等(均匀发生的): 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年均物价指数 营业成本部分本期销货成本需倒推 期初存货:本年末指数/上年末物价指数 本年购货:本年末指数/年内平均物价指数 期末存货:年末物价指数/按存货计价方法决定的期末存货的指数

9、 折旧:年末物价指数/相关固定资产的取得日的物价指数 所得税、现金股利: 年内均匀发生:年末物价指数/平均物价指数 年内某日发生:年末物价指数/发生时的物价指数 年底一次性发生:不折算 净收益:按上述折算后的项目计算,15,16,期末:165;平均:150;期初:110,案例 书P198,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 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是期末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过的货币性项目金额与其名义货币金额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是物价上升时期因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17,物价指数:年初100,年末154,年平均140。 期初存货:100 元*3900件 本期购货:

10、110元*6500件 本年销售商品6300件,系在年内均匀发生 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最近月份的物价指数是123.2 期初固定资产为全新购入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 本期的折旧费用在年末一次性计提 营业费用在年内均匀发生 所得税在年内分月预交,系均匀发生 提取公积金和分出利润系年末一次性结转与支付。,课堂练习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18,资产负债表(历史成本),19,利润表(历史成本),20,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 货币性资产 201年1月1日:180000154/100=277200(元) 201年12月31日:210000154/154=210000(元 ) 货币性负债

11、 201年1月1日:(250000+150000)154/100=616000(元) 201年12月31日:(222500+150000)154/154=372500(元) 存货 201年1月1日:390000154/100=600600(元) 201年12月31日:451 000154/123.2=563750(元 ),21,固定资产净值 201年1月1日:430000154/100=662200(元) 201年12月31日:344000154/100=529760(元) 调整后本年应记的累计折旧数额为132440元(662200529760) 实收资本 201年1月1日:500000154

12、/100=770000(元) 201年12月31日:500000154/100=770000(元),22,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 201年1月1日: (277200+600600+662200)-616000770000=154 000(元) 201年12月31日: (210000+563750+529760)一372500770000=161010(元) 设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按其期末发生数额再作内部调整。 盈余公积: 201年1月1日:80000154/100=123 200(元) 201年12月31日:123200+20 000=143 200(元) 未分配利润: 201年1月1日:200

13、00154/100=30 800(元) 201年12月31日:161010143200=17 810(元),23,利润表(含利润分配部分)项目的调整 营业收入 1102500154/140=1 212 750(元) 营业成本 年初存货成本=390000154/100=600600(元) 本期购入存货成本=1106500154/140=786500(元) 期末存货成本=451000154/123.2=563 750(元) 本期营业成本=600600+786500-563750=823350(元) 折旧费用 86 000154/100=132 440(元) 营业费用 70 000154/140=7

14、7 000(元) 所得税 90 000154/140=99 000(元) 盈余公积 20000154/154=20 000(元) 分出利润 170 000154/154=170 000(元),24,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71500=110*6500,25,调整后的会计报表 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按一般物价水平基础),26,调整后的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按一般物价水平基础),27,第三节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目的和特点 目的是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 特点 以个别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企业特定资产的价值按现行成本重新计量 遵循了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在保全实物资本或实际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确认的收益是真正意

15、义上的收益 需计算资产持有损益 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程序 确定各项目的现行成本 确定资产持有损益(书P205-209) 重编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 (书上例P210-211),28,确定现行成本 表现形式:重置成本、再生产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可收回额(可变现净值和现值中较高者) 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和可收回额中较低者,一般用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确定:直接定价法和价格指数法,29,资产负债表中调整 货币性项目不调整、实收资本不调整 实物资产项目调整 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调整 直接定价法:按现行市场价格定(书P205 例7-2) 价格指数法(存货): 年初现行成本年初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年初物

16、价指数 年末现行成本年末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取得时物价指数 价格指数法(固定资产) 现行成本历史成本*年末物价指数/取得时物价指数,30,累计折旧的调整 年初: 固定资产年初数(现行成本)/预计使用年限*至年初已使用年限 年末: 方法一:固定资产年末数(现行成本)/预计使用年限*至年末已累计使用年限 方法二:调整后年初数+固定资产平均数(现行成本)/预计使用年限 方法三:调整后的年初数+固定资产年末数(现行成本)/预计使用年限 留存收益:折算后资产-折算后负债-实收资本历史成本,31,损益表的调整 营业收入、期间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润分配不调整 营业成本的调整 销售数量*存货年末单位现行重置成本 折旧费用 一般按:固定资产平均数(现行成本)/预计使用年限,32,实物资产持有损益 存货 (书208 例7-4和7-6) 已实现持有损益本期销售的存货的现行成本-历史成本 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末存货现行成本-历史成本)-(期初存货的现行成本-历史成本) 固定资产 已实现持有损益本期折旧费用(现行成本 - 历史成本) 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末固定资产净值(现行成本-历史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