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308649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宏观经济学1教材课程(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26,1,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2020/8/26,2,案例: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这就是说,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的总供给,在短期中是既定的,这样,决定经济的就是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了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18世纪初,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

2、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这首诗所宣扬的“浪费有功”在当时受到指责。英国中塞克斯郡大陪审团委员们就曾宣判它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在200多年之后,这部当时声名狼藉的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2020/8/26,3,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总需求分析是中心。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短期中,国民收入水平由总需求决定。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都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当总需求不足时就出现失业与衰退。当总需求过大时就出现通货膨胀与扩张。从这

3、种理论中得出的政策主张称为需求管理,其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当总需求不足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各种支出和减税)与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过大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各种支出和增税)与货币政策(减少货币量提高利率)来抑制总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 总需求理论的提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例如,如何看待节俭。在传统观念中,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根据总需求理论,节俭就是减少消费。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减少就是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则使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衰退。由此

4、看来,对个人是美德的节俭,对社会却是恶行。这就是经济学家经常说的“节约的悖论”。“蜜蜂的寓言”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凯恩斯重视消费的增加。1933年当英国经济处于萧条时,凯恩斯曾在英国BBC电台号召家庭主妇多购物,称她们此举是在“拯救英国”。在通论中他甚至还开玩笑地建议,如果实在没有支出的方法,可以把钱埋入废弃的矿井中,然后让人去挖出来。已故的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陈岱孙曾说过,凯恩斯只是用幽默的方式鼓励人们多消费,并非真的让你这样做。但增加需求支出以刺激经济则是凯恩斯本人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一贯思想。,2020/8/26,5,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

5、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2020/8/26,6,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 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2020/8/26,7,3.2 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产出、总支出,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 3.2.2 总需求与总支出 3.2.3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2020

6、/8/26,8,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1),“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 具体地说,在总供给/总需求这两个理论概念与总产出/总支出这两个宏观统计指标之间建立起联系。,2020/8/26,9,3.2.1 总供给与总产出(2),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可以把总产出定义为: Y Yd 其中:Y为总产出;Yd为收入(实际上是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所以总产出=总

7、供给= Yd=C+S,2020/8/26,10,3.2.2 总需求与总支出,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是总需求统计指标。 简单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AE C I,2020/8/26,11,3.2.3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导致总量失衡问题。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但我们这里假定没有供给限制,所以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注意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 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

8、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 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 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 Y =AE =C+S =C+I 即:I=S,2020/8/26,12,450,IS,IS,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产出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条件:I=S,Y,E,AE,B,O,Yd,I=S,注意:这里的储蓄和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愿投资。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支出,收入,2020/8/26,13,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3.1 消费函数 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3.3.3 线性消费函数

9、3.3.4 消费函数之谜与其它消费函数 3.3.5 储蓄函数,2020/8/26,14,3.3.1 消费函数(1),均衡条条件:I=S中,I已经被被假定为常数,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 YdC,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与微观经济学中强调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同,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2020/8/26,15,3.3.1 消费函数(2),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还是现期收入与对未来收入预期同时决定现期消费?如果说未来收入会对当期消费发生作用,消费者怎样判断未来收入水平? 有关假说如凯恩斯(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a

10、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生命周期假说(或终身收入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弗里德曼(Friedman)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假说等。,2020/8/26,16,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 边际消费倾向: MPC=C/Yd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450,Y,C,C=C(Yd),消费曲线,2020/8/26,17,3.3.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

11、入假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指现期、实际、绝对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零小于一。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也递减。,2020/8/26,18,3.3.3 线性消费函数(1),最简单处理办法:(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2)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C a bYd (a0, 0b1) 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和b是系数。这是试图解释消费行为的方程,称为结构方程(structural function)或行为方程(behavioral function)。 斜率表示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带来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

12、sity of consumption: MPC)。,2020/8/26,19,3.3.3 线性消费函数(2),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大于零。,C=a+bYd,o,Y,C,450,a,2020/8/26,20,3.3.3 线性消费函数(3),MPC和APC的比较 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0.8Y 单位:元,2020/8/26,21,3.3.3 线性消费函数(4),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b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

13、消费倾向。,2020/8/26,22,3.3.4 消费函数之谜与其它消费函数,消费函数之谜 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相对收入假说 终身收入假说 恒常收入假说 影响消费的其他理论,2020/8/26,23,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 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2020/8/26,24,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

14、谜的解释,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 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 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 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 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2020/8/26,25,消费函数之谜,sC1 a bYd,sC2 a+a bYd,C bYd,a,a+a,2020/8/26,26,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

15、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 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 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2020/8/26,27,相对收入假说,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2020/8/26,28,终身收入假说,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预期的终身收入

16、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2020/8/26,29,终身收入假说,基本结论: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2020/8/26,30,恒常收入假说,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2020/8/26,31,恒常收入假说,2020/8/26,32,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