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307620 上传时间:2017-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与社会易错题1--金燕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错题 1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错题整理第一课 家住平原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A生产主要用机器 B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C生产水平较高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2以下符合湄公河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B面积不大,但地势平坦 C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D干旱缺水3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作为支撑,悬空架设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 )A湄公河平原 B美国中部大平原 C东欧平原 D日本关东平原4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网密布 B人口稠密 C稻田成片 D单产高、劳动生产率高5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

2、然条件包括 ( )土壤深厚、肥沃 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 人口稠密A B C D6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7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水网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8湄公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大豆9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顶,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说明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干燥阴凉 B

3、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干旱少雨10、读下图,回答问题。(1) 、图中字母 A 为_(平原),B 为_ (海) ,C 为_(湾) ,D 为_ (洋) ,F 为_(海峡) ,G 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_。(2) A 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_,发展这类农业的自然优势是_等,社会条件是_。(3) A 地主要的建筑有_ ,这类建筑的好处是_。11、从纬度位置看,美国大平原主要位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错题 1112、美国东西两侧分别濒临(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太平洋、印度洋 D、北冰洋、大西洋13、美国中部大平原上的大河是( )A

4、、亚马孙河 B、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D、湄南河14、美国大平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15、下列各项内容中,与美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符合的是( )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农业生产主要是大型机械化作业B、居住区密集,农业生产以人工为主 C、农忙时节互相帮助、互相合作D、农忙时节片片稻田中都有人们劳作的身影16、湄南河平原农业生产与美国大平原农业最大的区别: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以农业机械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经济和科技水平 D、人口多少17、美国大平原的农业

5、是高度发达的商品性农业,这种农业的特点是( )A、地广人稀的,大型机械化作业 B、交通发达 C、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 D、农产品作为商品大量输出18、美国中部大平原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是( )地广人稀人口众多地势平坦工业化水平高A、 B、 C 、 D 、19、下列关于美国大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鸡犬相闻,房屋大片 地广人稀 是美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地 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 A 、 B、 C 、 D 、20、对比湄南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填表完成它们在景观或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诸多不同之处 湄南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种植主要农作物人口密度科技发展程度生产方式农田类型

6、传统民居21、读下图,回答问题。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错题 11(1) 大洋:A_B_(2) 山脉:C_D_、(3) 国家:E_F_(4) 河流:G_(5) 平原:H(6) D 地的气候类型是_F 地的气候类型是_第二课 与山为邻1、安第斯山区牧民所驯养的主要动物是( )A 、羊驼、骆驼 B 、骆马、山羊 C、 羊驼、骆马 D 、山羊、骆驼2、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经纬度 B 、地势 C 、洋流 D 、气候3、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高海拔处发展的产业是( )A 、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旅游业 D 、采掘业4、安第斯山区的气候类型是(

7、)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山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5、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骆驼 B、马 C、牦牛 D、骆马6、看下图,回答问题。(1) 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变化的?(2) 安第斯山山顶为什么终年白雪皑皑?(3) 居住在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的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其中蕴含哪些道理?7、读下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错题 11(1) 大洲:A B(2) 大洋:C D(3)河流:(4)山脉:(5)纬线:(6)请在图上 AB 两大洲的分界线和秘鲁这个国家的位置。8、下列国家中,均跨越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组是(

8、 )英国 法国瑞士意大利A 、 B 、 C 、 D 、9、世界各地的山区在发展当地经济时都应该()A、发展旅游业 B、 修水渠、种水稻 C 、开采矿产资源D 、因地制宜,不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10、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是( )A、法国 B、德国 C、瑞士 D、意大利11、成就瑞士丰厚的旅游资源的原因有( )多样的地形 奇特的景观 古老的城镇 古朴的乡村生活 丰富的矿产资源A 、 B 、 C 、 D 、12、瑞士山区重要的季节是(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13、下列河流中,不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是A、密西西比河 B、莱茵河 C、多瑙河 D、波河 在一次

9、国际中学生交流会中,来自阿尔卑斯山区瑞士的中学生法雅,和来自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中学生劳拉见面了,他们分别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法雅说的?A、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B、这里是理想的滑雪胜地 C、我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我国有著名的“冰川列车”1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劳拉说的?A、我家乡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B、我家乡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多C、这里驯养羊驼和骆马 D、这里小溪流水潺潺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错题 11(1) 材料一图中 A 是 洋,B 是海,C 是(国家)(2) 你认为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矛盾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