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07581 上传时间:2017-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作技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借鉴课文写作技巧 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王桃利(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江苏 苏州 215159)摘 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少 课文,在语言的表达、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写作特点,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模仿,而且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用心挖掘课文范本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素材,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写作技巧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课文;范本;写作能力任教以来,笔者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以攻克的“碉堡” 。虽然每次批改作文总是详细地批出每篇作文需要改进的地方,每次评讲作文也是从语言、结构到内容给学生一一指正。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见明显长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2、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对学生写作很有借鉴作用。于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以这些比较典型的课文为范本,从语言的表达、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三个方面去挖掘作者的写作技巧,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 语言的表达1.1 课文范本的写作技巧举例1.1.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但能使描写的对象具体可感,还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如梁衡夏把从春到夏的过程比喻为“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可见可感;老舍济南的冬天把微黄阳光照射下的雪色描绘为“那点薄雪好像2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生动地写出了雪色娇美的情态;贾平凹月迹赋予月亮以

3、人性,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把月亮写得活泼可爱。1.1.2 用词准确、生动,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描写春草时用了一个“钻”字,这个动词把小草人格化了,准确地写出了草儿冲破土层的挤劲和旺盛的生命力。描写竞放的春花下的蜜蜂,作者用了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活动时的声音,还展现了一片热闹沸腾的景象。描写春风时,作者用了“酝酿”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泥土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香在空气中慢慢发散并逐渐加浓的过程。1.2 针对性训练的设计不少学生的语感较差,感悟能力弱,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感受一些词的表达效果,体会句子的内涵。所以,教学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那些运用比喻、拟

4、人手法的句子,真切感受其语言的形象生动之处;仔细揣摩那些动词、形容词,感知其语言的表现力。但是,这些只能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遣字用词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最后转化为自己写作文时的自觉行为,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针对性训练,在实践中积累写作技巧。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以“春梅” 、 “夏荷” 、 “秋晨” 、“冬雪”为题,对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语段训练。并要求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所写对象的特征。有位学生是这样写春梅的:“阳春三月春寒料峭,香雪海的梅花顶着寒风开放了,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山间小路上涌动着看花的

5、人流,香雪海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个语段用了“像雪、像霞、像火”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颜色美丽、晶莹3透亮的特点,还用了“海洋”这一比喻,突出了看梅花的人之多,渲染了一种热闹欢腾的景象。而且“涌动”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看花人群的川流不息,富于动感。笔者坚信,只要教师不断挖掘课文中的好词美句,给学生注入写作“活水”,学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2 材料的组织2.1 课文范本的写作技巧举例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共回忆了七件往事,来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作者先回忆的是这四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蔡老师教我们跳舞、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蔡老师教我们读诗,从而来表现蔡老师的温柔美丽,以及对我

6、们真挚的爱。接着作者又回忆了我们学生依恋、感激、思念蔡老师的三件往事:我们看蔡老师写字、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纠纷、我梦中寻找蔡老师。前面表现蔡老师对学生爱的几件事都写得较简略,后面表现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的两件事写得很详细,详写与略写处理得当,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2.2 针对性训练的设计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1但不少学生写作时,组织材料的逻辑能力还不是很强。无论写人还是写事,他们都会把与这个人有关的事都放到作文里去,不注意主次和详略。所以,在教到魏巍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组织安排材料的

7、方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完这篇课文后,笔者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对写作很有帮助的两点技巧:一是通4过记叙事情来表现人的性格和品质;二是记叙事情时,根据中心处理好内容的先后和详略,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接着针对课上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跟进训练。让学生以我的小学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要求用到从我的老师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批改作文时,就把这两点技巧作为评价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作文进行个别引导和指正,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训练,直到能够运用技巧为止。这样,学生对通过记事来写人的方法就运用自如了。另外, 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材料安排技巧也对学生的写作有借鉴之处。这篇课文根据人物性格把

8、材料分类,从五个方面来写“我们家的男子汉” ,并且每个方面都拟了一个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所以,上课时本人就将“学习本文根据人物性格组织材料,并拟小标题”作为教学目标,课堂上分析并总结完本文的材料安排特点后,就让学生以我们家的为题进行仿写练习。要求根据人物性格把材料分成三类,依次拟好三个小标题。学生摸着了门路,思维活跃,达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3 结构的安排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四种,但用得较多的应该数“总分式”和“对照式” 。 23.1“总分式”结构的训练设计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写引出下文对依依往事的回忆,中间具体写回忆的几件往事,篇末结束回忆,

9、总结全文。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应该让学生学着模仿。因此,本人就把“总分总”结构的训练作为一个重点来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5作用。然后让学生以童年乐事为题,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和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向往。经过这次练习,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总分总”结构,自己写作文时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明了。当然“总分式”还可以演变为“总分”或“分总” ,理解了“总分总”的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写作就不难了。3.2“对照式”结构的训练设计“对照式”即前后所写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从园中景、园中故事、园中活动三个方面,写尽了百草园的

10、无穷趣味;接着选取了自己读书时的四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两相对比,就自然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这种结构,那么写出的文章中心会更突出,层次会更明了。于是,学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笔者也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如家乡的变化这篇作文,就可以用“对照式”来构思全文,以表现自己的家乡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大部分选文质美兼备,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挖掘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素材,然后经过不断的模仿训练,让作者的写作技巧努力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参考文献:1 邵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2):4.2 刘欣然.浅谈初中语文课文对写作的影响J. 科学大众.2009(0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