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07544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大班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一、幼儿心理辅导的目的和意义1、 心理辅导的目的传统教育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不足,导致不少孩子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素质上存在不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社会性交往活动,21 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刺激的复杂化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孩子自身发展超前,不少孩子不会正确处理交往、适应、挫折、失败、情绪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行为,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辅导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已得到普遍运用,针对学前教育的心理辅导才刚刚开始,幼儿发展有很多关键期,抓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于解决幼儿心理问题,增强适应能力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借助音乐游戏开展心理辅导的意义音乐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使孩子们变得大胆、活泼、聪明、可爱。我班幼儿从整体来说活泼大方,善于交往,爱唱爱跳喜欢表演节目,但个别幼儿表现为胆小、孤僻、攻击性强、交往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学实践中,我用群体发展带动幼儿个体发展,选择领域教学模式,借助游戏与孩子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以往开展的音乐游戏大多注重活动本身的游戏性,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发展,开展此课题研究之后,我们把心理辅导内容运用到音乐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展现自我、学习表达的机会,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创

3、造条件。为什么要在音乐游戏中开展心理辅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音乐游戏是一个载体,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的团体动力,带领幼儿体验式学习。(2) 、音乐游戏是一种情境,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3) 、音乐游戏的过程可以激发幼儿欢乐、紧张、安静等各种情绪体验,幼儿喜闻乐见。(4) 、音乐游戏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带有任何任务色彩,孩子减少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二、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1、 心理辅导的内容幼儿心理辅导包括: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合作辅导。团体训练是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

4、、默契和配合。从辅导对象看,团体辅导对象是由多个幼儿共同参与,主要强调在音乐游戏中获得主观体验,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与接纳、情绪表达、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孩子非常喜欢。团体辅导满足了相同年龄段孩子共同的心理发展要求。个体辅导主要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幼儿解决自卑、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问题。合作辅导主要是借助于团体针对于个别幼儿做游戏辅导。2、 心理辅导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探索音乐游戏在大班幼儿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运用与实践,旨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三、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游戏作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游戏形式,

5、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音乐游戏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倾听、歌唱、节奏、舞蹈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种类分为:表演类音乐游戏、规则类音乐游戏、交往类音乐游戏、运动类音乐游戏、益智类音乐游戏、情绪表达类音乐游戏等。孩子天生喜欢游戏,音乐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更放松、更快乐、更容易获得满足感,音乐游戏使还子的天性得以释放。1、音乐游戏和幼儿心理活动密不可分丰富多采的音乐游戏离不开心理活动,如:听觉、记忆、语言、想象等,除此以外,音乐还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为什么人们在煽情的乐曲中会哭?为什么人们又在欢快的锣鼓中

6、舞动,这一点连小婴儿也不例外,为什么有的人在激昂的乐段下会愤怒?为什么人们在悠扬的长笛声中充满回忆?音乐是人们表达情绪获得满足的最好方式,所以在音乐游戏中,它可以使孩子的情感表达发挥到极致。如:在演唱歌曲“小树叶”时,孩子们总也唱不出小树叶飘落下来的快乐感觉,我就以音乐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编一个表达情感的情境,唤起幼儿的心理活动,我先请单个幼儿扮演小树叶,一边唱一边飘上来,其他幼儿不唱扮大树爷爷,手搭手给小树叶伴舞,有表情的,声音甜美的小树叶,才能从大树爷爷身边穿过,如果看到小树叶没有表情,扮树枝的幼儿就把手放下拒绝通过,很多不自信的幼儿都能在教师引导下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可见,音乐游戏的功

7、能性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吸引性,它还能满足幼儿积极参与的心理需要。2、音乐游戏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释放空间孩子在音乐游戏中的表达是一种心理需要,我们老师经常说最不愿意上音乐活动,因为音乐活动中孩子不好组织,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特别疯,别说音乐常规了,就是你敞着嗓门使劲叫,孩子也不听你的,一上音乐活动,孩子就像失控了一样收不回来。还有的孩子在玩儿音乐游戏时,出现很多行为问题,如:踢人、打人、不按规则游戏等问题,仔细想一想,孩子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是不是我们平时对孩子高控制造成的?孩子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常常在卫生间里看到快乐的、玩儿了一身水的孩子,孩子的天性总要释放,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多提供释放天性的空

8、间。音乐游戏使孩子的这一需求得到满足。3、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感美国有个研究幸福的心理测查:心理学家让受试者用“我希望”造句,然后观察人们的反应,当希望高于得到时,人们的表情是失望的、情绪低落的,当希望很容易实现时,人们的表情是快乐的,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层面的关注,更要给孩子创造满足合理心理需求的机会。我常问孩子你们希望玩儿什么音乐游戏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猫和老鼠、天线宝宝滑滑梯”等,让孩子在音乐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4、音乐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习惯。(1) 、遵守规则与心理调控机制相结合在音乐游戏中,我们运用群体辅导的方式培养大班孩子遵守规则,养

9、成心理意识的习惯,音乐游戏中建立规则,不仅仅是游戏规则,规则是为游戏顺利开展服务的,所以,游戏中规则的建立和孩子是否喜欢参与游戏、参与游戏的频率相互制约的。而孩子是否能够主动遵守规则,是由孩子本身的心理调控机制来决定的。(2) 、在音乐游戏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我们尽早开展音乐游戏中的注意力训练,有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习惯,为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准备,有些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且容易发生转移,不能指向在特定学习对向上,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会倾听,通过音乐游戏改善孩子不良的注意力习惯。音乐是用感官进行交流的艺术形式,所以,我们设计了用感官来提高孩子注意力水平的音乐游戏。

10、如: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开始做安静游戏,安静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做事专注的好习惯。我把要说的话用眼神、动作等形式传递,展示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前,如:我想叫香香过来,就用眼睛注视着香香,冲她点点头,然后,香香就会走过来,或者,我用口型说出香香,如果香香看不到,我就请下一个幼儿参与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就会失去继续游戏的资格。5、音乐游戏中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性格音乐游戏的形势多种多样,孩子最喜欢玩儿的就是反应、追逐类的音乐游戏,有的孩子非常爱面子,只能赢不能输,当她在游戏中被抓住时就和同伴急了,我了解孩子都喜欢参与游戏,谁也不想失去游戏资格,音乐游戏之所以对孩子具有吸引性,就是游

11、戏规则中的角色和规则调动了孩子参与的兴趣,如果,没有规则,随便玩儿,那么音乐游戏也失去了游戏的意义,所以,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用健康的心态参与游戏,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群体游戏有助于帮助幼儿个体形成良好性格,有的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其他游戏中也表现得胆小、内向,音乐游戏为这些孩子创造了积极参与的可能。音乐游戏面对群体,所以,由于场地的限制,孩子只能分组进行游戏,每次,我都选择性格外向的孩子先进行,烘托出游戏气氛,然后带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参与游戏,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和性格外向的孩子在游戏中融合,人的气质类型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但是,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音乐游戏

12、为培养幼儿良好性格创造了空间。6、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在团系训练中培养起来的,团体训练之所以能够成为儿童心理成长的动力,主要依靠三个元素团体动力、体验式学习、游戏治疗,音乐游戏把这三个因素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四、音乐游戏中心理辅导的实施策略1、音乐是人类的心理治疗师,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力量的作用,它是一种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手段,音乐治疗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在教学领域,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应用音乐治疗学的理论并紧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系统的音乐心理训练,来帮助他们摆脱抑郁、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13、,同时增强自信、乐观、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2、实施策略:我们主要采用主动参与法;即兴演奏法;游戏竞争法;交往训练法;团体训练游戏法开展音乐游戏。1主动参与法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 Music Therapy) ”,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引导幼儿在参加音乐游戏中得到愉悦的情感表达,以促进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例如:在“我是小木偶”的音乐游戏中,一名教师扮演木偶动作,听到音乐表演动作,音乐停下木偶静止,大班幼儿自控力差,我就用这个音乐游戏调节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另一位教师的控制录音机,音乐停,小木偶的动作也静止,音乐起小木偶开始做动作,模仿是孩子的

14、天性,不用教师邀请,孩子们都已经兴奋的跃跃欲试了,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有趣的音乐游戏中来。2、即兴演奏法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Therapy)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我们把即兴演奏法运用到音乐心理游戏中,引导大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情绪表达。如:我们设计的“大鼓小鼓一家亲”音乐游戏中,请一组幼儿依次用鼓槌打鼓,另一组幼儿扮大鼓爸爸、军鼓妈妈、腰鼓哥哥、铃鼓宝宝的角色,背对打鼓人站好,当听到相应的鼓声时,扮鼓的幼儿起立随鼓声舞蹈,游戏要求舞蹈者能听出鼓声轮换。两组幼儿轮换进行。幼儿在打鼓和舞蹈过程中可以即兴表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合理释放。3、游戏

15、竞争法游戏竞争主要是针对幼儿团体训练中开展的音乐游戏。例如:在“舞蹈比赛”的最后 PK 中,涉及到谁赢得冠军,两队幼儿都要拿出自己最优秀的实力和水平展开竞争,我们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拉开表演序幕,教师先放一段音乐,请幼儿事先熟悉,然后让幼儿观察与乐曲有关的图片,请两队幼儿各选一个代表参加表演比赛,裁判计分,最后观众评出优胜队。音乐响起,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表演动作,谁能准确用动作表现出图片内容,哪队就是胜利者。通过游戏竞争,锻炼了孩子在音乐游戏中的群体合作意识。4、交往训练法:交往训练,主要是针对幼儿个体辅导进行的,很多孩子交往能力很弱,不愿意主动与同伴沟通,或是在游戏中只与固定的伙伴沟通,一旦好朋友

16、没来就会出现情绪问题,我们要在游戏中为幼儿多创造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在在交往中学习表达,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如:在“找朋友”音乐游戏中,佳佳因为小时候很少与同龄孩子交往,所以,交往意识很弱,来到班里后只和老师玩儿,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沟通,我们就在音乐游戏中培养佳佳的交往能力。我们一起唱“找朋友” ,请佳佳和其他同伴在歌曲结束前找朋友,并问:“你愿意当我的好朋友吗”?如果愿意,就请好朋友站到身后,和邀请者继续玩儿游戏,最后,比一比,谁找到的朋友最多,在音乐游戏中培养了佳佳的交往能力,现在佳佳有很多朋友。5、自信心训练法缺乏自信会失去很多机会,我们以开展团体训练与个体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幼儿自信心。团体训练主要指全体幼儿都参与在音乐游戏中的训练,个体展示主要给幼儿个体提供展示平台,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特征,教师预先准备好几束花儿,请自信心强和自信心弱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每个幼儿都要展示自己的音乐天赋:唱歌、跳舞、打鼓都可以,表演之后,请每人选择一束鲜花送给你认为表演得最好的伙伴,要求每个人都要交换鲜花。自信心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协助他们完成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