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306305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3 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下表是 19952000 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 12 题。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 100)比较项目1995 年 2000 年人均 GDP 73.9 73.6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 128.2 157.3出口依存度 24.8 35.5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 51.7 48.71.从表中可以看出 19952000 年期间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 GDP 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

2、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差异A B C D解析第 1 题,结合表中数据及选项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即可。第 2 题,珠三角2受北部南岭的影响,国内市场比长三角小,同 时珠三角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因此正确。答案1.D2.C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

3、阶段图” ,回答 34 题。工业化阶段 人均 GDP(美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 2 000 20% 80%中期 2 000 20% 80%90%后期 4 000 10% 90%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32008 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4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解析第 3 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 90

4、%,人均 GDP 超过 4 000 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 4 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 )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区、市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3.C 4.D3(2013北京东城二模 )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 2008 年中国部分省级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 56 题。前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后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广东 6 152

5、贵州 156江苏 3 156 海南 150北京 2 926 宁夏 110山东 2 391 青海 59上海 2 274 西藏 55.表中 ()。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 2 个省级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6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规模较大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政策引导科技水平高A B C D解析第 5 题,后五位的省级区中西藏、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 贵州、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海南位于第三级阶梯,故 B 正确。以表中数据计算可知,A 错误;表中 10 个省级区中,北京、贵州、宁夏

6、、青海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陆疆,故 C 错误 ;上海与山东不相邻,故 D 错误。第 6 题,城市流强度高说明该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大,广东由于位置优越而享有政策优势,改革开放早, 经济发展水平高且城市规模大,所以对周边的影响力强,故 A 正确。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广东矿产资源较贫乏, 环境污染较严重,则 表述错误,据此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4答案5.B 6.A(2013江苏盐城二模 )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 简称 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 2010 年), 完成 78 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FDI 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

7、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8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A钢铁工业 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 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 7 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第 8 题,我国吸引外商投 资的最大 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答案7.C 8.C(2013北京西城模拟 )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 2010 年和 2012 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 910 题。5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12 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10该市

8、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解析第 9 题,该市 2012 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从产值比重分析该市位于发达地区。第 10 题,A 项禁止外来人口迁入不可行;B 项没有说明珠三角产业应如何发展;D 项应为加强土地管理而不是提高土地价格。答案9.C 10.C(2013重庆名校联考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61

9、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1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C发达区域转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解析第 11 题,珠三角经济发达,因 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制造 业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第 12 题,产业转移将促进转入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答案11.D12.B(2013南宁摸底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

10、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1314 题。713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A原材料依赖进口 B产品依赖出口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 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14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C科技 D廉价劳动力解析第 13 题,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迁入的企业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产品依赖出口。第 14 题,随着深圳工 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廉价劳动力、土地优势逐渐丧失。答案13.B 14.D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 1516 题。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

11、化以工业化推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8解析第 15 题,从产值折线图来看,当地第二 产业的比值变化不大,比 较稳定;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因此 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而且主要靠第三产业的推动,而不是工业化的推动。第 16 题,从就 业比值图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值最大,除中间略有下降外,基本 稳定在 80%的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值最低,但略有波动;第三产

12、业就业比值变化比较明显,且大致呈上升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说明对剩余劳动 力的吸收有限。答案15.D16.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2012江苏省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双转移”( 如下图)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图中箭头);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 图中箭头),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718 题。17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高素质劳动力数

13、量不足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18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强9解析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化水平高, 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区域产业结构需要优化,首 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在转移的过程中,转入地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整、 产业间协作能力不如转出地是转移中遇到的阻力。答案17.AD18.AD(2013江苏省泰州市学情调研)下表是“2005、2007 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单位:%)” 。据此回答

14、1920 题。2005 年 2007 年 差值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苏南 22.91 66.36 64.85 22.76 64.77 65.13 0.15 1.59 0.28苏中 24.89 17.52 16.28 24.67 18.35 16.74 0.22 0.83 0.46苏北 52.20 16.12 18.87 52.57 16.88 18.13 0.37 0.76 0.7419.从三大区域三产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来看,2007 年较 2005 年 ()。A苏南地区一、二产比重略有下降,三产比重略有提高B苏中地区一产比重略有提升,二、三产比重显著下降C苏北地区

15、一、二产比重略有提升,三产比重略有下降D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产业发展更加不协调20目前,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A产业区域分布不够协调B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C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合理D区域间经济差距在缩小解析第 19 题,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反映产业的基础, 对比表格中两个年份的数据或根据第三栏的差值不难得出答案。第 20 题,由上题的数据分析,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尤其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苏中和苏北产业南北差异很大。答案19.AC20.AB三、综合题(共 40 分)1021(2012江苏省苏北四市三检)读“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甲 乙 (1)“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核心省区简称是_,请从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归纳其区域特征_、_、_。(2)从空间位置的角度看,、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是_。(3)、是河流中上游的湿地,其主要的生态价值有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