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306066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和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精编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耕和大桥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广州建文(公专)中字【2008】0330号中标通知书(2)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公路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署的A1合同段勘测设计合同书(3)广东省公路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的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4)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粤发改交【2009】582号关于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项目核准的批复(5)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粤交集基【2009】251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工程初测外业验收意见的函(6)广东省交通厅粤交集基【2009

2、】626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通知(7)广东省交通厅粤交集基【2009】1004号关于印发梅州市梅县至大浦高速公路梅县三角至大浦三河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2 编制范围耕和大桥的左幅起讫里程为: K12321.5-K13221.5,耕和大桥的右幅起讫里程为: K12351.5-K13221.5。包括该段的桩基础、系梁/承台、墩身以及桥台锥体等下部结构。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耕和大桥左幅30跨,右幅29跨,全长900m,该段桥为30m预应力砼小箱梁,耕和大桥跨越省道333,跨越白宫河、跨越西阳镇四平村,其中耕和大桥的8#墩和9#墩位于白宫河中,河水

3、平常流量很小,雨季来临时流量较大。该段桥基础为钻孔桩基础,其中钻孔桩基础桩径为1.5 m和1.6 m两种,桩基类型为嵌岩桩和摩擦桩两种;该桥钻孔桩共122根,最长桩为37.4m;累计桩长2682.26延米;桥墩设计为双柱墩和薄壁墩,桥台为柱式桥台。混凝土圬工量10384.4m3,钢筋总量735.3吨。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3-1耕和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部位工程项目单位数量挖基挖土/石m32477.1钻孔桩基础桩身钢筋HPB235Kg30321.6C30/C35钢筋混凝土桩身m4961.2承台承台钢筋HRB335Kg79919.6C35/C40钢筋混凝土承台m3898.2系梁系梁钢筋HRB335Kg

4、20229.1C35/C40钢筋混凝土系梁m3200.3双柱墩实体墩钢筋HPB235Kg10970.9实体墩钢筋HRB335Kg130181.5C30/C35/C40混凝土m31313.6薄壁墩实体墩钢筋HRB335Kg194474.7C30/C35/C40混凝土m31142.9支撑垫石支撑垫石钢筋HPB235Kg11761.8支撑垫石钢筋HRB335Kg7638.4C30/C40混凝土m355.6顶帽、墩顶钢筋HRB335Kg247284.7C30/C40混凝土m31812.64 自然条件4.1 地形地貌、地质本地区主要是震旦纪变质岩区和第四系松散沉积层。K12+470-K13+150路段位

5、于冲积平原上,沿线所经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主要以坡积为主,零星分布有带状、点状的软弱地基土,低缓丘陵覆盖层主要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岩层为震旦系变质岩层。K13+150-K15+940路段处在低缓丘陵区,沿线所经震旦纪变质岩层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较多,局部见小中型隐伏断裂构造,总体而言属于较稳定工程地质区。但由于岩层风化严重,浸水泥化、遇水软化,导致岩土强度下降,影响路堑边坡稳定。项目区历史上地震烈度较小,本标段桥梁按度设防。4.2 气象、水文本区属亚热带气候,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分图本区属于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该地区地处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冬短夏长,日照充足。年

6、均气温21-21.2,1月日均温11.3-11.9,7月均温28.4,年均降雨量1472-1500mm,多集中在4-9月。自然灾害有倒春寒、龙舟水、秋旱、白露水和寒露水,在大埔,由于受台风暴雨影响,江河谷地带的曲流倒灌产生的洪涝现象。本标段地表水为韩江水系,梅江、汀江及梅潭河是该水系三大主要支流。韩江在降水期河水暴涨、含沙量高,梅江沿岸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4.3 地震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梅县、大埔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5、施工目标:工期目标:2010年10月15日至2011年5月30日质量目标:竣工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95%安全目标:无重大安全事

7、故发生,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创“安全生产,文明标准化工地”。6 施工总体方案6.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配置6.1.1 施工组织机构根据该桥的特点、现场地形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熟练技术工人成立桥梁队,负责该桥的组织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图6-1)6.1.2 施工队伍配置及施工任务划分耕和大桥的施工,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并接受过岗前培训的作业人员组成专业化施工工班,组织平行、流水交叉作业。配置钻机、钢筋、模板、混凝土、养护等专业工班担负耕和大桥施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图6-1组织机构框图6.2 临建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6.2.1 施工营地考虑到交通

8、、建筑物特点等诸多因素,项目部建在白宫松涛酒店,把该桥施工营地建在以下位置:桥梁队靠近梅州台方向,在省道333的右侧,距线路左侧200m左右,桥梁队的工班营地和钢筋加工场地建在K12+700处。营地内设钢筋加工棚(5025m)。6.2.2 施工便道该段交通便利,利用省道333,并修建钢便桥跨越白宫河,耕和大桥主便道:施工贯通便道采用红线内征地4.5m,路面采用泥结碎石铺设,厚度不小于0.5米,设双向横坡,两侧根据汇水量设排水沟。6.2.3 弃碴场根据环保、就近原则,桥梁钻孔泥碴、清除表土、承台挖除土等弃于K12+150处的综合弃土场。该弃土场原为沼泽地,深度6m,面积约10亩,对后期施工弃土,

9、根据规划要求坡脚设置M7.5浆砌片石挡土墙,坡面喷播植草。6.3 施工用电当地电网发达,工程用电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根据机械设备安排情况,施工用电从当地电网接入,高压线架设至工地,具体高压线架设里程为K12+840线路的右侧,通过1台500KVA变压器变压后供施工用。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用电不受电网局部停电的影响,配备2台50KW发电机组备用。6.4 施工用水本桥地表水资源较丰富,耕和大桥跨越白宫河,在里程K12+900附近有河渠,在里程K13+080左右有条河流,施工用水可以就近抽取。6.5 施工测量与试验6.5.1施工测量用全站仪放出钻孔桩的平面位置,同时引好桩位平面位置的控制点护桩,以便随时

10、复核、校验,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6.5.2试验按设计、规范要求做好泥浆比重、含砂率等工地试验。同时,做好工地来料原材抽样、检测,工地用料现场抽样检测,确保工地来料、用料合格。6.6 内业资料内业资料主要包含技术交底书、工程日志、自检资料、监控量测资料、检验及隐蔽工程检查资料等,要求各种资料真实、可靠、齐全,签字手续齐全。桥梁队专职资料员,负责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6.7 施工程序征地拆迁场地清理贯通便道修建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7 施工方法根据该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对每个墩台地质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本着充分发挥机械作业

11、、合理配备的原则沿线共布置12台冲击钻机,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钻机手采取24小时轮班作业的方式同时施工。钻机布置按照由每墩(台)布置1台钻机的原则进行调配,泥浆池(沉淀池)设置于相邻两墩台间,水源采取储蓄地表水和抽水相结合的办法满足施工用水。施工本着“先已知,后未知”的原则,从有钻孔资料的桩位先行施工,当地质条件出现较大异常,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协商处理。雨季来临前,应进行位于白宫河上的8#、9#墩桩基、承台、墩柱和盖梁的施工,主要根据钻机的大小和施工便道的要求进行筑岛围堰。耕和大桥跨越省道333。施工期间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封道,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安全及公路交通畅通、行人安全是本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

12、的环节。上跨公路的桥梁施工期间为不影响和中断交通,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防护和道路保畅通措施。系梁/承台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墩台采用整体钢模板,由项目部统一设计、调配供应,模板安装和钢筋笼就位用人工配合吊车安放;混凝土灌注和浇注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辅助以混凝土料斗、窜筒进行。施工全过程认真作好各项记录,及时完善内业资料。详细施工方法及措施如下: 7.1 钻孔桩施工7.1.1 护筒的制作、埋设7.1.1.1桩位放样之前应精确计算出每根桩坐标,然后现场用全站仪依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桥位控制基桩坐标准确放出桩中心位置,并有一定距离钻孔时架设一个小三角吊线锤,用于控制轴线偏位,每台钻机配两个线锤。施

13、工中控制要妥善看管,不得移位,开钻前要由主管技术员复核。7.1.1.2.采用外引十字线法确定桩位,即在放好桩位的基础上,用罗纹钢或圆钢外引四角桩并用混凝土包裹固定牢固,位置一般在设计桩径外0.50.8m,拉十字线,使十字线交叉点与桩中心重合。护筒采用6mm钢板加工成内径比桩设计直径大30的圆筒,高2m,护筒坑开挖用人工,埋设护筒时应高出原地面0.3m,为避免塌孔、漏水、漏浆,护筒底及护筒周围应回填粘土分层填筑并夯实。埋设护筒时再用十字调整护筒,使十字线交叉点于护筒中心重合,再将十字线引到护筒上(用锯条在护筒上锯一小口),这样即使四角桩不慎位移,也不影响十字线中心,便于下钢筋笼与桩位中心对中。7

14、.1.1.3护筒埋设好后,再进行复核,并确保桩位中心与护筒中心相一致,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然后进行钻机就位工作,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垂直轴线对准桩位中心,用经纬仪或吊锤测量钻具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护筒顶面中心在一条线上。7.1.2 钻 孔采用冲击钻机施工,黏土层、卵石土层钻头使用管型钻具,岩石层钻头采用十字型实心冲锥,开孔前检查钻头直径是否满足要求。钻机采用分班连续作业,指定专人跟班记录,以控制桩的成孔质量。为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和进度要求,施工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并采用以下技术措施:7.1.2.1 在埋好护筒和备足护壁泥浆粘土后,立好

15、钻架,使钻机顶部的起吊滑轮、冲锥中心和桩位中心三者位于统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应大于5cm,拉好缆绳,开始冲击钻进。7.1.2.2 开钻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 胶体率等指标应符合表7-1 当孔内有水时,可直接投入粘土或直接利用孔内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在钻进护筒底脚以下位置时,应采用浓泥浆、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坍不漏。在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周遍水位标高,并低于护筒顶面50cm 以防溢出。7.1.2.3 泥浆控制(1) 泥浆作用主要是悬浮钻渣、护壁及固壁。根据桩位的地质情况来看,桩位处多为粉质粘土、卵石土层、岩石土层,故钻进过程中采用投入黏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泥浆的比重、粘度均根据孔内土层情况予以相应的调整。(2) 在钻孔中,孔内泥浆一边循环,一边对孔壁形成一层泥膜,将钻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