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05782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T54-相应部疏第十入出息相应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出息相應疏1相應部疏2.518 第十 入出息相應疏第一 一法品 (ST54.120./II,pp.51826.)第一、 一法經註 (Ekadhammasuttavannan a) 在此(ettha)即在這第一經。所説的(vuttameva)因此當知只以在那裡所説的方法為意趣 目的。第六 阿利塔經註(Aritt hasuttavannana)是否(no)字為(疑)問(詞),因此這與是否(nu)同義而説為:(你們)是否修習呢(bha vetha nu)?貪欲(ka macchando)為在事欲希求,所以説:五欲特質功德的貪。在十二處的諸法(dvadasasu ayatanadhammesu)即在

2、自他相續(五蘊)所攝的。以此(imina)以讚歎欲貪及以讚歎遣除有對想而解説正斷五下分結的談論阿那嘎彌道(anagamimaggam katheti)。顯示毘婆舍那(vipassana m dassento)即顯示你們當修行毘婆舍那。第八 燈喻經註 (Padipopamasuttavannana)身體既不疲勞,眼睛也不(疲勞)(neva kayo kilamati na cakkhuni ) 為在註釋所取出的句子。在説了不但身體疲勞,而且眼睛也困苦(ka yopi kilamati, cakkhunipi vihabbanti),為了能顯示那些,所以説在界業處(dhatukamma tthan

3、asmim hi)等。眼睛是動搖、疲勞的(cakkhuni phandanti kilamanti)等是指在過度省思了而説的。在此業處(imasmim pana kammatthane )即在入出息業處。如此説(evamaha)假如比庫希望:身體既不疲勞,(眼睛也不疲勞)(等)如此説。能(labbhati)那是不想取後面長老所説(的意見),而是處在註釋的意趣而説的。就如只處在剎那的遍之禪相,並不可能除去只現起像星色、一串真珠一樣的禪相,因此而説:是不能夠的(na labbhateva)。在取為了顯示利益功德的緣故,在成就入出息念定,此成就的功德只是快樂的。因為這段並沒有比庫(yasma bhi

4、kkhuti imasmim vare nagatam)依前段為:假如比庫希望(bhikkhu cepi a kavkheyya)2.519;而在這段為:諸比庫,當如此修習入出息念定(bhavite kho, bhikkhave, ana panassatisamadhimhi)所取的比庫,因此不説他(so)。入出息相應疏2第九 廣嚴城經註 (Vesa lisuttavannana)向外築牆擴建(paka raparikkhepavannhanena)(城)從地面向外築牆擴建。如王舍城、沙瓦提一樣,(所以説:)此城為一切知(的佛陀)所來到的,只有在正自覺者(的到來)而使一切情況達到成滿。以各種

5、方式(anekapariyayena)由於此中方式字為原因之語,所以説:以各種原因(anekehi karanehi )。這個身體無論是無識無生命的或有識有生命的也是如此如此的不淨,所以有各種原因之意。轉起顯示不淨的行相(asubhaka rasandassanappavattam)在此即使以髮等從顏色等轉起顯示一切不淨的行相。應當對身體離欲之論(kayavicchandaniyakatham)即對自己和他人業生身所生起的離欲之論。珍珠(muttam va )等,以否定的方式是顯示身體的不可意性。此中,以首先三種句的不美麗、不堅實性;以中間四(種)的惡臭性;而最後的一種也是類似的,來顯示沒有可

6、意性。只是(Atha kho) 等,只是從類似的同形來顯示不可意性。髮、毛等(Kesalomadi)為了顯示分別所説的略義,而説凡在(yepi)等。解釋時(va nnento)即在詳細(的解釋)時。不淨(asubha ya) 即不淨的本母。增進(pha tikammam)即多作(修習)。由煩惱賊所無法征服的禪那,所以説心的箱函(cittamabjusam )。依於(niss aya) 即作為基礎。此外,據説在那半個月,佛陀無法調教任何人,所以世尊如此説:諸比庫,我想要等。他人確實(pare kira)的確實字,為顯示出不喜樂之意。因此而説: 只是想要此事(idam pana icchamatt

7、am)。相混各種原因(anekaka ranasammisso)此中,原因,是指身體的不淨、惡臭、嫌惡、厭惡性。一切都(會)做的(sabbamaka msu)諸凡夫即使在有罪,在那裡也以無罪想,然後同意(自己)做(或)使(人)做的區分而做了一切的惡(事)。2.520只是欲取十隨念而取了入出息念,由於該(入出息念業處)對集合在那裡多數的比庫們是適合而且有利的,所以再取(那入出息念業處)。而世尊在這經所談論的也正只是此(入出息念)業處。當知,食厭惡想和不淨業處相似,而四無色(定)則不適合諸初學者,所以在此不取它們。廣嚴城附近(Vesalim upanissa ya)即是在以廣嚴城取為(托缽)行境的

8、村落。只在須臾間(muhutteneva)即生起對大師和正法恭敬而來的比庫們而説的。據説,在佛陀之時,比庫們對世尊的訊息(所傳達的命令)以頭領受,傾耳(恭聽)而住。執持入出息(a napanapariggahikaya)在由執持入息、出息所轉起的念。相應的定(sampayutto sama dhi)即以該相應、相互緣的情況所生起的定。或入出息念的定(ana panassatiyam va samadhi)以此顯示親依止緣的自性,即使在兩處也顯示以俱生緣等七緣的緣之情況。當顯示以在我的弟子們依所行道的而修習四念處等,(以及)以生起(和)增長之處而修習的該兩者之義,所以説:已修習即已使生起或增長(

9、bhavitoti uppa dito vannhito va)。此中,從狀態所存在的而已前往,為已修習,即只是生起、獲得之意。習行已生起、已獲得,為已修習,即是已使生起、增長熟練的狀態之意。入出息相應疏3多作(修習)(bahulikato)即已轉起為多。以此而説:得到轉向等的自在性。凡已使生起自在性者,在他每希求的剎那,將從所當入的(定)一再轉起,由此而説:一再地作(修習)(punappuna m kato)。依在諸比庫,在此有沙門(既)是離諸欲如此等,第一句所説的(既)是(eva)字,即使在第二(句)等,也成所説的(既)是(eva),所以如此這裡説:兩者的(既)是(eva)當知為決定之語(

10、 ubhayattha evasaddena niyamo veditabbo)。由能顯示在兩者決定的已得之德質,所以説:這(ayam hi)等。不淨業處(asubhakammattha nam)即以不淨為所緣的禪那而説的。在諸不淨從適合作業性質的該修行者,以及從快樂差別原因的性質,而説不淨業處。只有(kevalam )以此使所緣退轉。通達(pa tivedhavasena)2.521即由通達禪那。由成就了修習禪那的差別,而轉起通達自已的境域對象,以及從依自性而通達,稱為通達。所緣是粗的(olarika rammanatta)即可怕的所緣性。所緣是厭惡的(patikularammanatta

11、)即可厭的所緣性。方式(pariya yena)即以原因,或以類似的差別。由所緣的寂靜性(arammanasantat aya)即以次第所可檢擇而得的所緣,是最為微細的,乃關於(此)而説。由寂靜而所緣是平靜的,即使所轉起的法自己也成為平靜的,因此説:是寂靜、寂止、寂滅的(santo vupasanto nibbuto ),即是寂滅一切熱惱之意。當知由所緣的寂靜性對諸彼所緣法的寂靜性,而省察出世間法的所緣。沒有任何使寂靜、殊勝的狀態導致混濁,為純粹(asecanako)。沒有混濁性,為不攙雜(ana sittako)。只是不攙雜性,為不混合(abbokinno),即是遍作等的不混合。從那的單獨(

12、patiyekko),只是各別的單一。不共通 獨特 (aveniko)為不共通。這一切只是顯示從其自己作用的寂靜性質而説的。對遍作或寂靜性質的(禪)相,而遍作在作遍(kasina )等生起(禪)相之時完成,而在此並不如此的意趣。那時對業處並沒有興趣,而是不寂靜、不殊勝。在此並沒有與近行(定)相結合。就如在近行的剎那,由於離去(五)蓋以及(禪)支的顯現,即使在其它的(不淨業處等),也是寂靜的,並不只有在此(入出息念業處),而這是與從最初作意(入出息念)以來(即是寂靜的)相結合。有人(keci)是指北寺住者。不攙雜(an asittako)是由撒布的不攙雜。而該所説的有食素(ojavanto),是

13、與有食素相似之意。甜美的(madhuro)即是可愛的。當知由三法、四法的禪那而導致獲得心的樂,或者即使在一切的禪那,由於捨的寂靜性質,而趣向樂。當知由禪那所等起生的勝色觸了身體,而導致獲得身的樂。而且該(樂)從禪那出定之時也有(存在)。當知,在這邊的在每(證得)安止(定)的剎那(appitappitakkhane ),這是因(語)的處格。還未鎮伏(avikkhambhite)由禪那自己相續還未去除、未捨斷。不善巧所生(akosallasambhute)不善巧是指無明,從那(無明)所生的。即是以無明為前行的一切惡法。僅以剎那(kha neneva)即只是自己轉起的剎那。令消滅(antaradha

14、peti) 即 使 令消滅、使令消失。而所作(修習)的該禪那,2.522即是這裡的意趣。入出息相應疏4捨斷纏(困擾性的煩惱),而説令鎮伏(vikkhambheti)。令寂止(vupasameti) 即 以 殊 勝 的 令 寂 止 。以 殊 勝 的 寂 止 而 成 為 完 全 地 寂 止 , 説 為 善 的 令 止 息 ( utthu upasameti) 。由 於 佛 教 的 禪 那 修 習 , 大 多 成 為 決 擇 洞 察 分 , 所 以 説 決 擇 洞 察 分( nibbedhabhagiyatta) 。由 於 此 定 為 聖 道 的 基 礎 要 素 , ( 其 ) 次 第 地 增 長

15、, 有 如 聖 道 情 況 的 到 來 , 所 以 説 逐 漸地 達 到 聖 道 的 增 長 ( anupubbena ariyamaggavunnhippatto) 。而 此 義 由 離 欲 、 滅 盡 、 捨 離 隨 觀 而 完 全 地 結 合 。其 餘 的 ( 文 義 ) 只 是 容 易 了 知 的 。第十 金比喇(Kimbilasuttavannan a)長老(thero)是指阿難達長老。這個開示(ayam desana)即是由金毘羅,如何解説修習(入出息念定)呢?等所運作的開示。(在諸身)中的一種身(kaya bbataram)即是在色身中的一部份。如此(evam)就如在隨念入出息時,比庫在身所生的身隨念;如此在一切處的章節當知受隨觀等的含意。開示為首(desanasisam)即是開示的部分。以作意的部分而説為受,而該一切即是從同形(和)其它部分引述的。就 如 在 (yatheva hi)等,在那裡為顯示例子。在 兩 句 心 行 (citt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