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03323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活动游戏大集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常熟市颜港小学 顾敏芳 邮编 215500课题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 10 课 螳螂捕蝉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文章前后照应,从开头的吴王有意攻打楚国,到结尾的“恍然大悟” ,一脉相承,一线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第一课时目标预设 1、以检查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课题,抓住人

2、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3、掌握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重点、难点 通过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实践训练,激发进一步探究“少年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的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一是要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学生质疑解疑为主线,穿插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实践训练;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表演情节,形成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放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

3、句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由读到演,由演到说,由说到写,因势利导,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掌握生字整体感知了解起起因、结果引发探究回归整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 你能看出图片是什么动物?(螳螂 蝉)(1)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螳螂” “蝉”这三个字(都是课后生字)(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蜻蜓。你们也找找看?(蚂蚁、蝴蝶、蚂蚱、蚱蜢)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举例:青蛙、蛇、蚯蚓。(3)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

4、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边补充完整题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可螳螂捕蝉这篇文章却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5)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二、通读课文,掌握生字。(一)自学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全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学习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5、大屏幕)1、先自个儿读。(1)自己学习生字新词,掌握形音义。(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每句话,每个字。2、再和同桌合作比赛读,挑一段自己感觉最难读或读得最好的内容,考考同桌,比比谁读得好。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二)学后交流学习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诸侯国禀报固执毫不介意不堪设想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隐伏祸患 劝阻2、文章中还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读准吗?处死 打着鸟 转来转去 弹弓 大王 乘虚而入 举起前爪 露水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节次开火

6、车读课文)2、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吗?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吴王想攻打楚国。课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从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交流A、吴王是位暴君 相机出示句子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1) “固执”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法理解,可以理解为顽固(2)你能否讲讲吴王怎么样,才叫固执?(3)学学这位暴君的样子,表演朗读,后全班一起来学一学。B、大臣为国家着想 相机出示句子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

7、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1) “乘虚而入”的意思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乘虚而入”的意思是:乘着吴国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楚国,没有其他的力量来防备,趁机攻打吴国。(2)理解“不堪设想” (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会向很坏的、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这个“堪”字的意思就是(能够、可以)(3)吴王如果固执己见的话,结果会是怎样呢? (吴国将被灭亡;吴王自己也将被处死,然后尸体会被挂在城墙上;吴国的老百姓们也将过上逃难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说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C、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看来吴王的固

8、执是有原因的。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4、这时候,君臣之间会又怎样的对话呢?A、出示:“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请写一写,君臣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把握大臣极力劝谏,吴王高高在上的一意孤行的基调)大臣:吴王:大臣:吴王:大臣:吴王:B、请同桌或前后同学合作写话,一人写吴王的,一人写大臣的,写好以后,再合作演一演对话的情境。五、细读课文,了解结果。同学们,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可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课结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国的念头。课文中哪部分写了

9、故事的结果。1、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2、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3、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最后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 (1)少年说了什么?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 (2)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这正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重点。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现在,同学们再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一定会得心应手了。起因:(第 1 自然段)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经过:(第 211 自然段)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第 12 自然段)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楚的念头。2、尝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给文章分段吗?想个小标题。七、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词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起因 固执攻楚经过 巧妙劝说 前后照应结果 打消念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