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032810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课堂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10 章,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齐亚灵,2,【目的要求】,六、了解心瓣膜的结构和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类型 和结构特点,五、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一、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二、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三、掌握心壁的结构。,四、了解血管壁的共同结构。,3,心血管系统:,组成:,淋巴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导管,4,一、血管壁微细结构的共同特点,血管壁结构: 内膜(最薄)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有些动脉) 中膜 外膜,5,(一)内膜(tunica intima),

2、内皮: 衬贴于心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细胞游离面光滑 薄,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 (1)内皮突起 (2)质膜小泡 (3)Weibel-Palade小体(简称W-P小体) (4)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酶系统,6,(二)中膜(tunica media),肌组织(平滑肌),平滑肌:具有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三)外膜(tunica adventitia),疏松结缔组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有的动脉有外弹性膜,结缔组织(不含有成纤维细胞),7,中膜:厚,40-70层弹性膜为主,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 无明显的外弹性膜,内皮(W-P小体丰富) 内皮下

3、层:较厚,CT 内弹性膜:多层弹性膜,内膜,二、动脉,(一)大动脉(large artery),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8,大动脉模式图,9,大动脉 (弹性染色示弹性膜),10,大动脉弹性膜(SEM),11,(二) 中动脉(midium-sized artery),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中动脉 内弹性膜,神经纤维,12,中动脉模式图,13,中 动 脉,14,(三)小动脉(small artery),管径:0.31mm 较大的小动脉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平滑肌 3-9层 外膜厚度与中膜接近 缺乏外弹性膜,小动脉结构特点:,肌性动脉,1 小动脉 2 小静脉,15

4、,小动脉模式图,16,小动脉 (弹性染色),17,(四) 微动脉(arteriole),管径:0.3mm以下 无内弹性膜 中膜1-2层平滑肌 外膜较薄, 微动脉,微动脉结构特点:,18,19,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弹性A,心缩期:扩张 心舒期:回缩,肌性A:收缩和舒张,保持血流连续性,调节分配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A、微A:调节器官和组织局部的血流量.,20,三、毛细血管(capillary),直径:6-8m . 管壁菲薄,结构简单. 内皮细胞(13个) 基膜(只有基板) 周细胞(内皮与基膜之间),1、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21,A. 结构: 平均直径 79m。 1. LM: 内皮

5、 +基膜+周细胞(Pericyte)。周细胞两侧均有基膜,部分包裹内皮, LM下难以和内皮区分。,22,2、毛细血管分类,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窦状毛细血管),23,(1)连续毛细血管( continuous capillary ),连续毛细血管 周细胞 N 内皮细胞核,内皮细胞:相互连续, 紧密连接, 胞质含吞饮小泡 基膜:完整,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肺 胸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参与了血-脑屏障 等屏障性结构的组成,24,连续毛细血管,25,(2)有孔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内皮细胞:贯穿胞质的窗孔,可有隔膜 不含核的部分极薄。 基膜:完整,分

6、布: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 和肾血管球等处,有孔毛细血管,26,有孔毛细血管,27,b. 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 * 内皮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直径6080nm贯穿细胞的孔,孔上可有一层大分子物质构成的厚46nm的薄膜覆盖。 * 基膜连续。 * 分布于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和一些内分泌腺中。,28,(3)血窦( sinusoid),腔大、壁薄、不规则 细胞间隙大 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如,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特点:,不同器官内的血窦 结构常有较大差别,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29,c. 血窦(Sinusoidal

7、capillary): * 粗且管径变化大。内皮不连续,间隙大。 * 基板不完整或缺如。 * 分布于肝、脾等处。 B. 功能: 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的密度与代谢活跃程度有很大关系。,30,血窦(脾),31,毛细血管的功能:,(1)选择性通透与物质交换 (2)合成和代谢活性 (3)抗血栓形成功能,毛细血管,32,中动脉和中静脉比较,四、静脉(vein),33,1、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清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3、中膜平滑肌少, 排列稀疏 4、外膜比中膜厚,可含纵行平滑肌束 5、静脉瓣(管径2mm以上),中静脉 1.内膜 2.中膜 3.外膜,(内皮CT),静脉结构特点,34,小动

8、脉、小静脉,35,小动脉和小静脉,36,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心室壁的结构 (HE),五、心脏,37,心脏壁结构:,心内膜,内皮 内皮下层,心肌膜: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外膜:心包脏层,心脏壁,内层,外层(心内膜下层): 含心脏传导系分支(心室),结缔组织,间皮,浆膜,(最薄),38,内皮下层内层,心 内 膜,(内皮下层外层),内 皮,心内膜下层,(endocardium ),39,心内膜向腔内折叠而成 两面为内皮, 中心为结缔组织,心瓣膜,功能: 阻止心房和心室 收缩时血液倒流。,40,心 肌 膜(myocardium),41,心 外 膜,(ep

9、icardium),42,(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组成: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房室束分支、其它细支,分布:,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43,(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P细胞):,分布: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结构:细胞较小,梭形或多边形 肌原纤维少,糖原较多,功能:心肌兴奋的起搏点,决定心率快慢,44,2、移行细胞 (transitional cell)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分布: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束,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心肌纤维之间,功能:传导冲动,将冲动传给心房肌纤维及蒲肯野纤维。,45,3、蒲

10、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又名束细胞,分布: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后者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结构:,短而粗,形状常不规则 , 闰盘发达。,线粒体和糖原丰富, 肌原纤维较少,发达的缝隙连接,功能:将冲动传到心室各处。 引发心室肌的同步收缩。,心室壁模式图,46,蒲肯野纤维,普通心肌纤维,47,(1).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神经组织 B感觉上皮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 D特殊的心肌纤维 E特殊的感觉神经元 (2).关于蒲肯野纤维的描述哪项错误 A形状细长 B线粒体丰富 C核有l2个 D肌原纤维少 E闰盘发达 (3).关于血窦的描述哪项错误 A壁薄腔大 B可无基膜 C内皮

11、细胞间隙大 D可有不连续基膜 E内皮细胞内有许多吞饮小泡,D,A,E,课堂练习,48,1. 肌性动脉包括( )和( )。这类动 脉的结构特点之一是( )膜较厚,主要由 ( )构成。 2. 弹性动脉是指( ),它的主要功能是血液 流动( ),其结构特点是( )膜很 厚,主要由( )层( )膜构成。,中动脉,小动脉,中,环行平滑肌,大动脉,连续均匀,中,40-70,弹性,49,3.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 )、( )、( )、( )和( )等器官内。 4. 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 ),一些( )和肾血管球等处。 5. 血窦主要分布于( ),( ),( )和某些内分泌腺。,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

12、系统,胸腺,肺,胃肠粘膜,内分泌腺,肝,脾,骨髓,50,问 答 题,1、中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 2、毛细血管的分类如何,各型毛细血管的分 布、结构特点? 3、心壁的结构特点? 4、组成心脏传导系的特殊心肌细胞有几种?,51,填空 动脉管壁分三层,即_,_和_. 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_构成,大动脉的中膜主要由_构成. 毛细血管分为三类,即_,_和_.,52,4.组成特殊心肌细胞有_,_和_.5.心房肌纤维的特殊颗粒称为_,颗粒内含有_,具有_,_,_和_作用.,53,3、组织学与胚胎学 邹仲之主编 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籍,1、现代组织学 成令忠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组织学与胚胎学 高英茂,徐昌芬主编 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