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无答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3259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一)(无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版中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一) 感知文章大意,理清行文线索一、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归纳内容要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找出行文线索。二、方法总结(1)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1标题目扩展法:对标题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5 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2)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

2、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或揭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作者往往卒章显志,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3) 找出行文线索的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

3、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三、真题典例桑葚熟了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4、。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

5、绝美的享受。 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

6、,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面对这

7、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桑葚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 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概括时要做到简洁、准确。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线,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一种感情。全文内容都与之相关,但它不一定是文章的中心。本文围绕桑葚展开情节,写了两个时间段:现在和童年。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儿时的梦:盼望老桑树结

8、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 3请赏析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示例一)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形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剔透的外形特点,从而由衷地表达了对桑葚的喜爱之情。4 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4分)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同时

9、也呼吁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纯真的本色;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4、 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一样的爱须一瓜 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

10、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A_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我父母

11、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B_(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

12、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选自青年文摘)1 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段和第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相应成语的能力。参考答案:A垂头丧气B无地自容 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

13、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分)()欣喜若狂 _ _ 渐渐释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线索的正确辨识和把握能力。本文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我们可以从文中找相关词语,还可以根据情节加以概括。参考答案:绝望自卑、惊恐焦虑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_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回答时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我们要先写出句子的表层含义,再揭示其深层含义,或者说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的坦荡安然,让“我”内心不再羞愧,并走向健康纯净,表现了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予“我”的积极影响。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一个词语的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作答。这里的“笑脸”有对“我”的态度的意思。参考答案:“笑脸”表面是指父母在付赔偿款时的谈笑自若,并拒绝像别人那样惩罚孩子,暗指父母在“我”处于精神危机时给予“我”内心的有力呵护和关爱,点明主旨。(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的囚笼美 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