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3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32527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3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3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版探究性学习:共性和个性(第1课时)考点: 能通过对几则材料的分析、比较去研究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写出探究结果或者形成自己的评价。知识点:所谓材料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一般由一则或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或漫画组成。方法精要:1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寻找材料之间的某种关系。2平等关系和逻辑关系:平等关系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共同点)或个性(不同点)。逻辑关系探究原因和结果。3组织语言,表述结论(1)材料是平等关

2、系的,先写共性内容、再写个性的内容。(2)材料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3)语言简洁、精练、流畅前面加上序号(条理清晰)。真题再现:1.(2015福建福州)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世界释放出版了。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

3、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链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答: 1.【解析】 本题是材料探究题。首先,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接下来,就要阅读分析材料,提炼要点,归纳整合,写出答案。【答案】 示例: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使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2阅读最美的眼神一文和下面的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 美

4、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材料二: 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最美的眼神因原文较长而省略,其主要内容是:其老师用鼓励、公正、慈爱等最美丽的眼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要做好

5、上面的探究题,一般要经过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细读材料,概括内容要点。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所给材料,从现象入手,剖析材料,弄清楚各自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要点。材料一主要谈了两点:老师对随意抽取的学生特别厚爱。被抽取的学生成绩提高快,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材料二也主要谈了两点:新调来的老师能“预测”孩子的未来。小村被称为“大学村”。第二步:求同存异,整合内容要点。找出材料所概括的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和具有相同点,可以整合在一起;和有相同点,可以整合在一起。第三步:总结归类,提炼探究结果。把

6、整合在一起的内容要点进行甄别、筛选,把相同点加以合并,保留不同点,总结归类,进而提炼出探究结果,即:如果教育者能把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语言、表情、行动等)施加给学生,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战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1)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2) 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

7、,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2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

8、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探究性学习:原因和结果(第2课时)考点:1. 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2. 能通过几则材料的比较有所发现,并写出探究结果。3.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清楚的表述,不偏离话题,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方法精要: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 阅读

9、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2. 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3. 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4. 探究几则材料间的逻辑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真题再现:1.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材料二】在中

10、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从多方面阐释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这个问题,考生要对三则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并用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纵观三则材料,材料一的关键词是“神物”,材料二的关键词是“象征物”,材料三的关键词是“标识”。对提取出的关键信息加工组织,可将主要原因拟写为:龙被中国人奉为神物;龙是地位崇高、

11、内涵丰富的象征物;龙是中国人身份的标识(龙具有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2.(2014镇江)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

12、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材料三】网民“黛焉”: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2分)(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2分)(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2分)【材料分析】(1) 提炼分论点材料一:舌尖

13、2拍摄前的要求与建议。(美食背后的故事)材料二:舌尖2火热的原因。 (更受观众欢迎)材料三:一网民对两部“舌尖”的评点。 (观众的看法)(2)寻找共同点: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3)探究结果:舌尖1强调味觉享受;舌尖2挖掘美食背后故事,观众更喜欢。整合答案:(1)舌尖1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2)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3)“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没控制住口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实战演练:1.

14、(2016年江苏镇江市中考)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6分)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