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32491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作文内容充实复习学案无答案20170616216.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导学案内容充实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2.掌握让“内容充实”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教学重难点1.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易家人中有云:“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言之有物,是指文章或讲话内容具体而充实。同学们的作文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一些作文出现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生编硬造等问题。而同学们写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觉得作文便是作难,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无啥可写。还有些同学一到写作文时便

2、抄袭、拼凑、剪辑、组合作文选中的优秀篇章,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制造出一些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二、明确要求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内容”的具体要求。新课标为中学生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的具体要求。在阶段性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内容充实”相对的就是“内容欠充实”。阅卷老师判定

3、“内容欠充实”的具体标准是:(1)记叙文: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或者记叙的人物事件不够详细、具体、生动、实在。在一些抒情性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到位,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2)议论文: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用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大多用抒情或议论的语言表达材料,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论证观点;引入的事实论据少,而且只会分析原话题材料,缺乏论证过程。 三、病文剖析小组合作,课前选出组内内容不充实的病文,分析病状及成因归纳:不同的文体,其内容的失分形式不同记叙文(包括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病状: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具体的过程。叙事没有中心,故事不完整。病因:没有交代清

4、楚故事的要素。有的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了好几件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议论文(包括议论性的散文)病状: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具体的典型势力和精确的理论依据。病因:记忆的材料太少,肚子里没“货”,只好空谈了。四、提升要诀读优秀例文,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一)写作前积累准备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平时要注重积累材料,多观察,多记录,多体悟,功夫在诗外。(二)写作中注意事项记叙文(1)围绕中心展开景物描写: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抓住

5、景物的特点,要写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必要的环境描写能为事件的发展烘托气氛,不断地把矛盾推向高潮。【语段写作训练】事件概述:我考试失利,爸爸讲述蝴蝶王的故事,鼓励我重拾信心。请添加适当的环境描写A 书桌上摊放着数学试卷,那是一个刺眼的分数59分,可能老师记分数时也很气愤,试卷都划破了。59分,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向爸爸交代?我越想越生气,抓起数学试卷狠狠地扔到了地上。我慢慢地拾起地上的数学试卷,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蝴蝶王在风雨中不知疲倦地飞翔。它让我明白:要勇敢地面对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B我豁然开朗, (2)围绕中心展开人物描写:写人的文章要写好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等。说

6、清楚人做了什么事,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于细微处见精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内容具体了,人物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例如景阳冈一课,通过对武松的言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刻画出一位颇具个性的打虎英雄的形象。【升格训练】 【原文再现】 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 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开头过于突兀,让整篇文章产生一种不和谐的韵律,逼仄的开头不利于主题的丰富。而且和下文的衔接也不是很顺畅。)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你在临摹时到底缺乏什么

7、?这种简单的叙述很难使主题丰富,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体情感的体现来完成文章内容的丰富性。)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搭配不协调,可改为“我竟感受到一种方向的召唤”)。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文章的关键词是“

8、那一刻”,你在写与米芾的多景楼记相遇那一刻的感受和触动很为重要,这段的描写要细腻。在选材上,要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而渲染,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只有这样你选择的材料才能具有张力,把本来单薄的主题突现出来,真正做到让材料充实起来,让主题丰盈起来。)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书法的方向因人而异,这里可以改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读来令人有点如坠雾中,不知

9、所云。可改为“从而获得心灵的顿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有时候,适当的议论对文章内容的丰富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因为那样会让表达更有力度。所以文章的结尾部分要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丰富主题。) 本文叙述了作者潜心学习书法的历程。通过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而产生的困惑,从而陷入迷惘之中。但从“那一刻”在上海看到米芾的多景楼记“开始”,心中所有的困惑都一瞬间消失。所以最后再次提起笔来时,心与神通,万象归一。因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体味书法其实就是体悟人生。文章结构较紧凑

10、,叙述的笔调也很简约,但遗珠之憾还是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是一篇在考场上争议较大的作文,学生的文笔和语言的功底都很不错,但唯一遗憾的是文章的主题不够丰富,所以最后被判为二类卷。选择的材料不能够完全来凸显内容的丰富,叙述比较凌乱。2文章起笔就很突兀,导致读者在阅读下文时一点指向性都没有,所述事件缺乏质感,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整体感,断断续续。3主题是否丰满,能否打动读者,最关键的还要看文章所抒之情是否能引起读者共鸣,所发之感是否有引人深思的独特见解。所以文章的结尾部分,千万不能仓促收束,要用凝练的文字,通过深情的呼唤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在这一点上,这篇文章没有做好,结尾时虽有简单的议论,但力

11、度远远不够,因此也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升格指导】 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1充实材料,把已有的材料铺张开来,可以通过对细节的雕琢,来丰富主题。只有材料丰盈了,具有一定的张力,才能够在别人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带来饱满的感觉。如,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就营造一种“盲目,内心苦闷,冲突”的氛围,在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时,你是怎么临摹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可以通过动作的描写与心理的刻画来展示自己内心的“无方向”。2刻画细节,重点突出你在上海观看书法作品时被米芾的多景楼记所震撼的“那一刻”,刚好也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扣题紧密。这个细节的刻画是全文的关键所在,它是文章成败的分水岭,文章的内容是

12、否丰富,在这一块完全可以彰显出来。3升华结尾,让文章的主题从一个普通的现象上升到一个深层的哲理上。让读者阅读文章后引发一种熟悉的体验,或从中获取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这篇文章的结尾需要补充自己观看优秀书法作品后个性化的体验,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感,等等。可以夹叙夹议,可以抒情,最好能和开头形成鲜明的比照,以一个有力的动作来完成最后一击。 【升格作文】从那一刻开始(一类文)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一旁的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

13、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神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没有他的经历,自然体会不到那份内心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致,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从“刷

14、字”中深受启发。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摹遍百家的书法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在朝着自己的方向泼墨。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把自己困于厚厚的资料之中,有时,我们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心灵的顿悟与生活的本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的旋律,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评语:个体化的体验和思考让文章内容立刻丰富起来,

15、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部分的修改,让整篇文章立刻文气贯通,主题凸显。另外,行文中通过错落有致的叙述把自己内心世界的困惑、矛盾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文章的厚度,体现了一种磅礴的大气和高度。特别是结尾部分,把平常无奇的小事上升到哲思的高度,把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凝聚于此,如一声浑厚的呐喊,发人深思,令人醒悟。【教师补充】内容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素,材料是内容的基本载体。因此,考场作文必须在选择材料上独具慧眼,掌握选材、用材的技巧,这将对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同学们修改自己之前的一篇不太满意的作文,使得内容更为翔实。五、真题演练(江苏盐城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