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421 文档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023970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421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421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421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421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421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421 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 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 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 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

2、性,顺应自 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 己有所作为。 解析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 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 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 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 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 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

3、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 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 像对诗经中“窈窕淑 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求一 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 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 缺。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 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 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 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

4、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 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 析。(5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不好。“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 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 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 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 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

5、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 泊的羁旅之愁。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 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 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 感情:全诗营造了寂静、空灵、清美的意境,将思乡的情意表达得委 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 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 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四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

6、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 描写简要说明。 (3分) 【答案】初春。这是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 芽,花朵含苞待放,万 物充满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意象”进行分析,意象是一 首词的基本构成单位, 它们往往是词人选择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将它们综合起 来,就能构成最典型的 生活场景即画面,从而才能分析词的意境与作者情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 的生机与美丽;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 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 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还要知人论世, 根据平时所学习的苏轼 的诗词,并结合苏轼的性格特点进行综合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