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016306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的定义:,中国史部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改革开放 世界史部分:梭伦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考纲要求,从程度看: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改革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全面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从成败看:成功的改革、失败的改革,一、改革的分类,(1)从改革的程度看,

2、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改革: 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全面改革:,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等,(2)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奴隶制的改革: 封建制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的改革: 外:梭伦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中:齐国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失败的改革: 中: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3)从改革的结果看,改革可分为,真题回放,考题演练,历史学家

3、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

4、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太后维新,主媚外以安天下,惟所用非人,对守旧泄沓诸臣,意存瞻询,不肯诀意淘汰。皇上则韬光养晦,遇事不发一言。荣禄有足疾,于政治上无所可否,皆迎合后意。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鹿传霖多执拗,瞿鸿禨好挑剔要之,近日非不锐意维新,而内外诸臣有血性者甚少,每下一诏,多粉饰敷衍,一奏塞责。 岑学吕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提示:阶段特征(时间阶段化,阶段特征化),答案:,思

5、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立宪派推动清政府的改革。,政治: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社会危机:内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3、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4、改革者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5、其他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注意:如果设问明确指出,根据材料作答,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完整有效的提取。,军事上: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经济上: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文教上:废除

6、科举,提倡留学; 政治上:预备立宪,变革机构。,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内容。,1、根据设问去精读材料,找到和设问关系密切的词、句,并画出来,以备作答之用。 2、注意开头、结尾的语句,这里往往是总论点;注意材料中的排比句、分号、省略号,这有助于提取分论点。 3、根据材料作答时,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要注意归纳和概括。与教材有交集的,尽量用教材语言表述。,归纳“改革措施”的一般方法,提示: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的影响。,积极: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政治机构近代化;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局限性: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

7、封建统治,措施上设立新式机构也多由封建贵族掌控,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不能实现自强。,1、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近代化,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2、政治影响可以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力量的消长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可以从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归纳“改革影响(作用意义)”的一般方法,依据改革的措施和时代背景逐一分析影响,同时宏观把握改革的内涵。,组织答案时:,注意:意义类设问只需要作答积极

8、影响。,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改革成功与否有两个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出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提示:改革措施;改革者;力量对比;内外环境,改革措施,改革者,内外环境,力量对比,统治者依赖外国,幻想通过改革缓解矛盾。,封建守旧势力顽固阻挠,资产阶级没有获得实权。,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改革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外:列强并不想中国强大,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看当时力

9、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真题演练,(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

10、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2015全国乙卷)材料

11、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 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12、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1)原因: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 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 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政府力图整顿吏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2015全国乙卷)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

13、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 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作用: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4年全国卷2)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

14、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