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10962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最后一课基本目标: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提升目标: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教学重点:1.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膝x盖 诧ch异 惩chng罚 祈q 祷do 哽gng住 懊o悔 皱zhu 折 郝ho叟su 字帖ti 难堪kn 喧( xun) 哽( gng) 住 气氛 思量 挟x i着 二、读一读请大家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并说出课文的线索。

2、设计目的: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后面的文本内容、人物形象等的深入分析和展开作充分的准备,完成基本目标1。预设:(1)找出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 情景。(2)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三、想一想1. 最后一课是一曲高昂的爱国主

3、义赞歌。面对强敌入侵,法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小说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设计目的:解决基本目标2,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突破难点,完成提升目标,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个问题既是再次让学生回到文章熟悉文章,也是深入文章让学生通过寻找相关段落、相关语句理解爱国主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全面铺开,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发现、点拨、推动。预设:小弗郎士(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幼稚“又出了什么

4、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 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根据今天的情形和平时的区别,说明了什么?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找出有关 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追问:谈谈小弗朗士上课

5、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心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作者大量描写小弗郎士心理的作用?设计目的:即对上一问题的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整合,从而水到渠成的更好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明确: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 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 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韩麦尔先生预设:(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 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

6、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 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5)

7、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追问:说说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的起伏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设计目的:本题设计让学生在上一题感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基础上再加以总结概括,更好的理解小说当中的人物和思想主题的关系。预设:上课 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

8、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追问:故事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有什么妙处?设计目的:解决提升目标,体会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2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设计目的: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对反映小说的人物、主题有重要作用。本题设置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完成基本目标3。预设:(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

9、。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 最后一课 。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 最后一课 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 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3.质疑:提出自己对这篇文章还不理解的地方或适当补充下你的新发现、新思考。四、练一练郑振铎最后一课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10、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地摇

11、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

12、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

13、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时间是上午时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吸泣着。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选自郑振铎蛰居散记,上海出版公司年出版)问: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