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42999893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教学重难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图片。教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医生紧急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医生。(板书课题)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医师。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后因抢救伤员而被感染,于1939年逝世。)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默读课文,在文中

2、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扫清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撤”是翘舌音,“速”是平舌音,“棒”是后鼻音,“险”是前鼻音。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事迹。)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大夫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事迹的?(课文第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大夫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中心内容

3、,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3.指导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主交流)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了白求恩在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第三部分(5):写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5.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3)思考其他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4、(点拨:先找出重点再分段。)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2.简介齐会战斗。3.齐读第1自然段。(二)学习第2自然段。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做的?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3.全班交流。(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战斗形势危急。)(2)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

5、工作的?(结合“接过”“取出”“丢”等一系列动词来体会。)(4)指导朗读,把表现形势危急的词语读急促些,把表现白求恩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三)学习第3自然段。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师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和一部分伤员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自读课文,圈画批注,互相交流)(1)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学生自主交流)(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决定“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说明白求恩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不怕牺牲的精神。)2.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1)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

6、员就是打仗。C.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2)理解“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不是)他不是八路军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白求恩是来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可他并不把自己当成客人,而说自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3.指导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四)学习第4自然段。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2.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独立思考问

7、题,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句深入理解。)(五)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交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说明了什么?(说明白求恩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休息过,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大夫在越来越危险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五、总结归纳,感悟升华。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起因齐会战斗打响经过形势危急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敏捷更加危急敌机吼叫炮弹爆炸拒绝撤离十分危急布帘烧着火苗扑来争分夺秒结果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不怕牺牲极端负责学习这篇自读课文时,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上课伊始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对白求恩的话的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直接围绕白求恩的话进行讨论,通过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