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2998103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演示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面神经的应用解剖,董明敏,2,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易发生麻痹的神经,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到面神经末梢之间任何部位的外伤、肿瘤、炎症和变性等均能引起面部的部分或完全麻痹,但大多数面神经麻痹系由颞骨内病变引起。,3,面神经由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味觉神经及少数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功能为负责面部肌肉运动、味觉、泪腺、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4,面神经全长分为8段 (一)运动神经核上段:自大脑皮质面神经皮层中枢到桥脑的面神经运动核,5,面神经运动核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核团(图标1)接受来自双侧的大脑皮层面神经运动中枢的支配,下部分核团(图标2)接受来自对侧的大脑皮层面神经运动

2、中枢的支配。,6,面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团上部分核团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同侧颜面上部的肌肉运动-额肌(皱眉)、眼轮匝肌(闭眼)、皱眉肌(皱眉)。,7,因此,颜面部上部肌肉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故临床上一侧面神经核以上的病变仅仅引起对侧颜面部下部肌肉瘫痪,而蹙眉、皱眉、闭眼功能不受影响。称为中枢性面瘫。,8,面神经的运动神经核的下部分核团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同侧颜面下部的肌肉运动。因此,颜面部下部肌肉仅接受对侧大脑皮层的支配。,9,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在于面瘫的范围,一侧全部面瘫为周围性面瘫,仅下部颜面肌肉面瘫为对侧中枢性面瘫,10,(二)面神经运动神经核段: 面神经核发出面神经神经纤维绕过外

3、展神经核,然后出桥脑进入小脑桥脑角,核性病变产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且常伴有第颅神经麻痹而引起复视,,11,1外展神经核团 2 上延核团 3 面神经核团 4 孤束核,12,(三) 小脑桥脑角段 面神经离桥脑而进入小脑桥脑角,直接浸浴在脑脊液中,在进入内听道之前,面神经与中间神经合并。中间神经由孤束核的感觉纤维和上延核副交感纤维组成。,13,14,(四)内听道段: 内听道内复盖以延伸的硬脑膜,包裹神经而成为神经的鞘膜,延伸入内听道的脑膜形成一条狭小的蛛网膜下腔,含有脑脊液,面、听神经位于其中,面神经在最上面。,15,内听道底部被横嵴分上下两部,上部有一垂直嵴再分成前后两部,前上部有面神经进入,前下

4、部为耳蜗神经,后上部为前庭上神经,后下部为前庭下神经。,16,17,18,(五) 迷路段 面神经从内听道底入面神经管,跨耳蜗与前庭之间并形成驼峰然后到膝状神经节。称为迷路段,其长度2.253毫米,面神经在内听道内纤维松散,进入迷路段即有结缔组织形成的神经鞘膜紧裹神经纤维,且面神经内听道段进入迷路段的入口处最为狭窄,故有人认为此为面神经麻痹好发部位的解剖学原因。,19,20,2 迷路段 3 岩浅大神经 4 膝状神经节 5面神经水平段,21,(六) 鼓室段(水平段):从膝状神经节达锥隆起。注意2点: 1 卵圆窗上方处面神经位置较浅,易受损。 2 在膝状神经节处分出岩大浅神经,分布到泪腺、鼻腔腺体。

5、,22,23,(七)乳突段:又称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其中有两个神经分支: 1 其上为镫骨肌神经,支配镫骨肌。 2 鼓索神经:从镫骨肌神经以下到茎乳孔的面神经任意部分分出。负责舌前2/3的味觉和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24,25,(八)颞骨外段: 茎乳孔经腮腺到面部表情肌,26,分5支,见图,27,第一支: 颞支-支配颜面上部的肌肉: 1 额肌:功能是皱眉。 2 眼轮匝肌:功能是闭眼。 3 皱眉肌:功能是皱眉。,28,29,第二支-第五支支配颜面部下部肌肉。 第二支:颧支-支配上唇方肌与颧肌 1 上唇方肌:功能为上提上唇。麻痹时导致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2 颧肌:功能为牵口角向外上方,该肌肉麻痹,可导致口角下垂。,30,第三支:颊支-支配口轮匝肌与颊肌 1 口轮匝肌:功能为闭口,该肌肉麻痹时,可导致吹口哨、鼓腮不能,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 2 颊肌:功能使唇颊紧贴牙龈,该肌肉麻痹可导致食物容易存留在同侧齿颊间。,31,32,第四支:下颌缘支 第五支:颈支 支配的肌肉与面瘫的症状关系不大。,33,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