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95209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2005-2017)历年真题分章分类汇总第20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0 章主观题章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40.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 面临的民族解放、 民主革命、 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 经济和理论纲领, 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三民主义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 民主义两个阶段。 117 20-425 40五权宪法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 “五权 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 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政府实施治权

2、,采用五权分立制度,即立 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 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 107107 2020- -429429 40.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恢廓民权,限制元首:章太炎的主张。目的是为了防止总统权力过分膨胀。其方法是在 西方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教育独立(或教育权) ,后又增 加了纠察权。该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主权在民。 114114 2020- -440440 40.“置四法”“置四法” :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 ,曾提出“置四法” 。这四法是:均 配土地;官办工厂;限制继承;公散议员。

3、公散议员就是解散议会,属政治方面,其余之法都是 民事和经济方面的, 加上他在其他地方论及的民事和经济立法主张, 总合起来, 其宗旨是 “抑 富强,振贫弱” 。 164164 2020- -442442- -443443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43.简述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学说。简述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学说。 答:权能分治是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五权宪法”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 掌握“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四权。政府实施“治权”,采取五权分 立体制,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互相制约。“治权”相对于 “政权”称为“能”,故称为“权能分治”

4、。目的是希望实现直接民权。但孙中山将权与能的关系 比作阿斗和诸葛亮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97 117 20-433 43. 简述章太炎的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观。简述章太炎的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观。 答:章太炎要求在推翻清朝后,立法上、司法上“抑官伸民”、“抑强辅微”、“抑富振贫”,总 起来说,就是“损上益下”,以维护人民权利平等。“抑强辅微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的刑法主张。具体地说,是 要像五朝法律那样做到“重生命”、“恤无告”、“平吏民”、“抑富人”。“抑富振贫抑富振贫”的经济立的经济立 法主张。法主张。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曾提出“置四法”。这四法是:均配土地;官办

5、 工厂;限制继承;公散议员。其宗旨是“抑富强,振贫弱”。“抑官伸民抑官伸民”的行政立法主张。的行政立法主张。 与“抑强辅微”、“抑富振贫”相应,章太炎主张在政治上以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四权分立 为基础,进一步制定旨在“抑官吏,伸齐民”的行政立法,以保护民权,人人得享受平等政治 权利。 047 20-441444 43.43.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 答:具体地说,是要像五朝法律那样做到“重生命” 、 “恤无告” 、 “平吏民” 、 “抑富人” 。出 于 “抑强辅微” 的需要, 章太炎在量刑、 刑罚等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主张, 如: “轻 盗贼之

6、罪” ,并反对“以赃论罪” ;“轻谋反之罪” , “重叛逆之罪” ;宽平省刑。 104104 2020- -441441 4343、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答: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 ,曾提出“置四法” 。这四法是:均配土地;官办工 厂;限制继承;公散议员。公散议员就是解散议会,属政治方面,其余之法都是民事和经济方 面的,加上他在其他地方论及的民事和经济立法主张,总合起来,其宗旨是“抑富强,振贫 弱”具体内容为: (1) “均配土地” 。它含有土地国有之意。 (2) “官办工厂” 。 (3)限制继承权,即上述的“限囊产之数” 。

7、 (4)统一货币。 (5)稳定赋税。 064064 2020- -442442 084084 2020- -443443 434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简述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思想的基本含义。思想的基本含义。 答: (1)章太炎认为代议制知识间接民权,总统制便于实现直接民权,真正做到主权在民。 为了防止总统权力过分膨胀,他又提出“恢廓民权,限制元首”。 (2)其办法是,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教 育独立,变成四权分立。 (3)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对四权做了修正,并增加了纠察权。这样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已基本接近,但体系

8、上不如五权宪法周密。 (4)章太炎这一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主权在民,他认为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主体。这是十 分可贵的。 三、论述题:三、论述题: 4545试论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特点。试论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特点。 144144 20-424 45.45.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 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 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9、第一、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 其基本任务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的精髓,是要以亲的资产阶 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它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精神,在调解、处 理国内民族关系和以反帝、 “扶倾济弱”为主旨的国际关系方面,为立法提供了指导原则。 其具体主张包括: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废除领事裁判权,恢复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和失地 等。 第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 ,实 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

10、民主义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 革命纲领。民生主义关系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是有关土地法、财税法、劳动法、企业法、外 资法等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104104 2020- -426/430426/430 45.试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试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510 20-426430 45.45.试论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试论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权能分治理论。理论。 答: (1)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他试图通过五权宪 法来保证人民主权和直接民权。 (2)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由政府掌握治权。治权相对于 政权称作能,

11、故称权能分治。无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 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3)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出发,反对照搬西方,创建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 主义的宪法说,但不能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只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空想。 054054 2020- -433433 45.45.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答: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合理方面,又 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有效部分; 既是对中外政治制度批判吸收, 又是对中外宪政学说 和基本模。 它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

12、一种既超出西方民主政治理论,又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宪政理论。 五权宪法学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法律思想上重大发展。 当然, 五权宪法学说也含有许多欠科 学,甚至自相冲突方面。然而,瑕不掩瑜,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积极意义。孙中山对中 西方政治文化所采取这种实事求是态度以及在理论探索中所体现出来这种精神和勇气, 都是 非常可贵,很值得我们在今天改革开放时期加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094094 2020- -433433 45.试从宪法思想的角度,论述章太炎所设计的试从宪法思想的角度,论述章太炎所设计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方案特点。方案特点。 答: (1)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章太炎反对

13、的是满清政府而非满族人 民,其目的是为了救国救民族。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及清王朝,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其所持的 民族主义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各民族平等的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其 主流是积极的。 (2)否定代议制。其在代议然否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代议制的意见,揭露了代议制 的弊病,认为议员出自豪右,无法代表人民利益,代议政体不但无法“伸民权”,反而是在人 民头上“多一抑制者”,代议选举办法也不适合中国国情。但章太炎为了反对代议制而美化封 建专制政体是不合时代潮流的。 (3)主张直接民权。他认为代议制只是间接民权,总统制则可以真正做到主权在民。为了 防止总统权力过分膨胀, 他又提出“恢

14、廓民权, 限制元首”, 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教育独立(或教育权) ,后又增加纠察权。他强烈批判“国家为 主体、人民为客体”的国家主义观念,认为人民才是国家权利主体,十分可贵。 117 20-438 45.试论章太炎的试论章太炎的“四权四权”思想。思想。 答:章太炎主张在政治上以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四权分立为基础,进一步制定旨在“抑 官吏,伸齐民”的行政立法,以保护民权,人人得享受平等政治权利。 具体内容包括:总统、百官与人民一体守法;各级官吏须惟才是举,依法任免;总统与百官 犯读职、受贿罪,人人可诉于法吏,由法吏惩治;学官牵制司法,若上司对下级的“司法枉 挠”加以包庇,“民得请于学官”,由学官“集法学者共治之”,以制止“独断”;国家有外交、 宣战等急务,临时由各县选出一人与政府议定大政方针,然后交政府执行,政府不得更改。 097 20-4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