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州市山塘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9377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连州市山塘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连州市山塘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连州市山塘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连州市山塘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5课词五首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第一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2、李清照(1084约

2、1151),号 ,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3、给加线字注音:倚( ) 脉脉( ) 白蘋洲( ) 舴艋( )二、学习释疑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3、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2、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渗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规律: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三、练习反馈:(一)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却 。 李清照一剪梅(二)【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

5、请将它们找出来。 2、(20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第二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范仲淹: (朝代) 家、 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2、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 。3、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 ) 燕然未勒( ) 羌管( ) 擎苍( )貂裘( )

6、 鬓微霜( ) 千骑( ) 酒酣( )二、理解、赏析(一)渔家傲1、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 ; ;(4) 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 ,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

7、、思念家乡的情感。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江城子1、上阕叙事,记叙了 的壮观场面。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3、下阕抒情,抒发 的爱国之情。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三、练习反馈:【中考链接,当堂测试】读渔家傲.秋思做题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写出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

8、点,从词中“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2、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2007 四川资阳市)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

9、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3、(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

10、白吟出“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第三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给加点字注音:麾下( ) 炙( ) 了却( ) 的卢( )3、解释:吹角: 八百里: 麾下: 炙: 五十弦: 翻塞外声: 沙场: 霹雳: 了却:二、理解赏析1、上片写 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 写,后几句是 写。2、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 、 、 ,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和“ ”表

11、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4、“ , 。” 用 修辞手法,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上阕“ , ”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 的悲愤。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