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8224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21《黔之驴》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黔之驴学习目标与要求: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理解文章大意。2.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3.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2.文本简介: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

2、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3.文体简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一、阅读文本,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回答以下问题:1、给生字注音。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狎( ) 踉( ) 憖( )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蔽: 窥: 遁: 胜: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技此止耳朵: 技此止耳朵: 以为神: 有好事者: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3.翻释课文

3、中的语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4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 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 内容二: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驴并把它吃掉的? 内容三: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说一说为什么。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总结归纳本文出现的文言文相关字词,例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等。 任务二:本文的寓意是什么?课题:第26课 黔之驴 授课时间 第四周 班级 姓名 模块四:当堂训练 1.给生字注音: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狎( ) 踉( ) 憖( )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蔽: 窥: 遁: 胜: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技此止耳朵: 3. 翻释课文中的语句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4.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放之山下 B.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C.稍出近之 D.计之曰 5.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黔) B.(驴)至则无可用 C.(好事者)放之山下 D.(驴)蔽林间窥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