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890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学第6章作业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9在一半径为R 6.0 cm 的金属球A 外面套有一个同心的金属 球壳B已知球壳B 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8.0 cm,R3 10.0 cm 设球A 带有总电荷QA 3.0 10C,球壳B 带有总电荷QB 2.010 C() 求球壳B 内、外表面上所带的电荷以及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2) 将球壳B 接地然后断开,再把金属球A 接地,求金属 球A 和球壳B 内、外表面上所带的电荷以及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 分析() 根据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的规律, 电荷QA均匀分布在球A 表面,球壳B 内表面带电荷QA ,外表面带 电荷QB QA ,电荷在导体表面均匀分布图(),由带电球

2、面 电势的叠加可求得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2) 导体接地,表明导体 与大地等电势(大地电势通常取为零)球壳B 接地后,外表面的电荷 与从大地流入的负电荷中和,球壳内表面带电QA 图()断 开球壳B 的接地后,再将球A 接地,此时球A 的电势为零电势的变 化必将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以保持导体的静电平衡不失一般性可设 此时球A 带电qA ,根据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规律,可知球壳 B 内表面感应qA,外表面带电qA QA 图(c)此时球A 的电 势可表示为 由VA 0 可解出球A 所带的电荷qA ,再由带电球面电势的叠加,可 求出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 解() 由分析可知,球A 的外表面带电

3、3.0 10C,球壳B 内表 面带电3.0 10C,外表面带电5.0 10C由电势的叠加,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分别为 (2) 将球壳B 接地后断开,再把球A 接地,设球A 带电qA ,球A 和球壳B的电势为 解得 即球A 外表面带电2.12 10C,由分析可推得球壳B 内表面带电 2.12 10C,外表面带电-0.9 10C另外球A 和球壳B 的电势 分别为 导体的接地使各导体的电势分布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的静电平衡,导 体表 面的电荷将重新分布,以建立新的静电平衡 6 11将带电量为Q 的导体板A 从远处移至不带电的导体板B 附 近,如 图()所示,两导体板几何形状完全相同,面积均为S,移

4、近后两导 体板距离为d() () 忽略边缘效应求两导体板间的电势差; (2) 若将B 接地,结果又将如何? 分析由习题6 0 可知,导体板达到静电平衡时,相对两个面带等 量异号电荷;相背两个面带等量同号电荷再由电荷守恒可以求出导体 各表面的电荷分布,进一步求出电场分布和导体间的电势差 导体板B 接地后电势为零,B 的外侧表面不带电,根据导体板相背两 个面带等量同号电荷可知,A 的外侧表面也不再带电,由电荷守恒可 以求出导体各表面的电荷分布,进一步求出电场分布和导体间的电势 差 解() 如图()所示,依照题意和导体板达到静电平衡时的电 荷分布规律可得 解得 两导体板间电场强度为;方向为A 指向B

5、 两导体板间的电势差为 (2) 如图(c)所示,导体板B 接地后电势为零 两导体板间电场强度为;方向为A 指向B 两导体板间的电势差为 6 12如图所示球形金属腔带电量为Q 0,内半径为,外半径 为b,腔内距球心O 为r 处有一点电荷q,求球心的电势 分析导体球达到静电平衡时,内表面感应电荷q,外表面感应电 荷q;内表面感应电荷不均匀分布,外表面感应电荷均匀分布球心O 点的电势由点电荷q、导体表面的感应电荷共同决定在带电面上任意 取一电荷元,电荷元在球心产生的电势 由于R 为常量,因而无论球面电荷如何分布,半径为R的带电球面在球 心产生的电势为 由电势的叠加可以求得球心的电势 解导体球内表面感

6、应电荷q,外表面感应电荷q;依照分析,球心的 电势 为 6 17盖革米勒管可用来测量电离辐射该管的基本结构如图所 示,一半径为R1 的长直导线作为一个电极,半径为R2 的同轴圆柱筒为 另一个电极它们之间充以相对电容率 1 的气体当电离粒子通 过气体时,能使其电离若两极间有电势差时,极间有电流,从而可测 出电离粒子的数量如以E1 表示半径为R1 的长直导线附近的电场强 度(1) 求两极间电势差的关系式;(2) 若E1 2.0 106 V m 1 ,R1 0.30 mm,R2 20.0 mm,两极间的电势差为多少? 分析两极间的电场可以近似认为是无限长同轴带电圆柱体间的电场, 由于电荷在圆柱面上均

7、匀分布,电场分布为轴对称由高斯定理不难求 得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并利用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积分关系 求出两极 间的电势差 解(1) 由上述分析,利用高斯定理可得,则两极间的电场强度 导线表面(r R1 )的电场强度 两极间的电势差 (2) 当 ,R1 0.30 mm,R2 20.0 mm 时, 6 18一片二氧化钛晶片,其面积为1.0 cm2 ,厚度为0.10 mm把 平行平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紧贴在晶片两侧.(1) 求电容器的电容; (2) 当在电容器的两极间加上12 V电压时,极板上的电荷为多少? 此时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各为多少? (3) 求电容器内的电 场强度 解(1) 查表可知二氧化钛

8、的相对电容率r 173,故充满此介质的 平板电容器的电容 (2) 电容器加上U 12 V 的电压时,极板上的电荷 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晶片表面极化电荷密度 (3) 晶片内的电场强度为 6 19如图所示,半径R 0.10 m 的导体球带有电荷Q 1.0 10 C,导体外有两层均匀介质,一层介质的r5.0,厚度d 0.10 m, 另一层介质为空气,充满其余空间求:(1) 离球心为r 5cm、15 cm、25 cm 处的D 和E;(2) 离球心为r 5 cm、15 cm、25 cm 处的V;(3) 极化电荷面密度 分析带电球上的自由电荷均匀分布在导体球表面,电介质的极化电 荷也均匀分布在介质的球

9、形界面上,因而介质中的电场是球对称分布 的任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电位移矢量D 的通量与自由电荷分布有 关,因此,在高斯面上D 呈均匀对称分布,由高斯定理可得D(r) 再由可得E(r) 介质内电势的分布,可由电势和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得,或者由电势 叠加原理求得 极化电荷分布在均匀介质的表面,其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1) 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得 r R ; R r R d ; r R d ; 将不同的r 值代入上述关系式,可得r 5 cm、15 cm 和25 cm 时的 电位移和电场强度的大小,其方向均沿径向朝外 r1 5 cm,该点在导体球内,则 ; r2 15 cm,该点

10、在介质层内, 5.0,则 ; r3 25 cm,该点在空气层内,空气中0 ,则 ; (2)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由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得 r3 25 cm, r2 15 cm, r1 5 cm, (3) 均匀介质的极化电荷分布在介质界面上,因空气的电容率 0 ,极化电荷可忽略故在介质外表面; 在介质内表面: 介质球壳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虽然不同,但是两表面极化电荷 的总量还是等量异号 6 21 一平板电容器,充电后极板上电荷面密度为0 4.510-5 C m-2现将两极板与电源断开,然后再把相对电容率为 2.0 的电介 质插入两极板之间此时电介质中的D、E 和P 各为多少? 分析平板

11、电容器极板上自由电荷均匀分布,电场强度和电位移矢量都 是常矢量充电后断开电源,在介质插入前后,导体板上自由电荷保持 不变取图所示的圆柱面为高斯面,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可求得电位移 矢量D,再根据 , 可求得电场强度E 和电极化强度矢量P 解由分析可知,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的大小 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极化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D、P、E方向相同,均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图中垂直向下) 6 24有两块相距为0.50 的薄金属板A、B 构成的空气平板电容器被 屏蔽在一金属盒 内,金属盒上、下两壁与A、B 分别相距0.25 mm, 金属板面积为30 mm 40 mm。求(1) 被屏蔽后电容器的电容变为 原来的几倍

12、;(2) 若电容器的一个引脚不慎与金属屏蔽盒相碰,问此 时的电容又为原来的几倍? 分析薄金属板A、B 与金属盒一起构成三个电容器,其等效电路图如 图()所示,由于两导体间距离较小,电容器可视为平板电容器,通 过分析等效电路图可以求得A、B 间的电容。 解(1) 由等效电路图可知 由于电容器可以视作平板电容器,且,故 ,因此A、B 间的总电容 (2) 若电容器的一个引脚不慎与金属屏蔽盒相碰,相当于C2 (或 者C3 )极板短接,其电容为零,则总电容 6 25在A 点和B 点之间有5 个电容器,其连接如图所示(1) 求 A、B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容;(2) 若A、B 之间的电势差为12 V, 求UA

13、C 、UCD 和UDB 解(1) 由电容器的串、并联,有 求得等效电容CAB 4 F (2) 由于,得 6 26有一个空气平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现将该电容 器接在端电压为U 的电源上充电,当(1) 充足电后;(2) 然后平行 插入一块面积相同、厚度为( d)、相对电容率为 的电介质 板;(3) 将上述电介质换为同样大小的导体板分别求电容器的电容 C,极板上的电荷Q 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分析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等于电源端电压U 插入电介质后,由于介质界面出现极化电荷,极化电荷在介质中激发的 电场与原电容器极板上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方向相反,介质内的电场减 弱由于极板

14、间的距离d 不变,因而与电源相接的导体极板将会从电源 获得电荷,以维持电势差不变,并有 相类似的原因,在平板电容器极板之间,若平行地插入一块导体板,由 于极板上的自由电荷和插入导体板上的感应电荷在导体板内激发的电场 相互抵消,与电源相接的导体极板将会从电源获得电荷,使间隙中的电 场E 增强,以维持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并有 综上所述,接上电源的平板电容器,插入介质或导体后,极板上的自由 电荷 均会增加,而电势差保持不变 解(1) 空气平板电容器的电容 充电后,极板上的电荷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 (2) 插入电介质后,电容器的电容C1 为 故有 介质内电场强度 空气中电场强度 (3) 插入导体达到

15、静电平衡后,导体为等势体,其电容和极板上的电 荷分别为 导体中电场强度 空气中电场强度 无论是插入介质还是插入导体,由于电容器的导体极板与电源相连,在 维持电势差不变的同时都从电源获得了电荷,自由电荷分布的变化同样 使得介质内的电场强度不再等于E0/ 6 31一空气平板电容器,空气层厚1.5 cm,两极间电压为40 kV, 该电容器会被击穿吗? 现将一厚度为0.30 cm 的玻璃板插入此电容 器,并与两极平行,若该玻璃的相对电容率为7.0,击穿电场强度为10 V m1 则此时电容器会被击穿吗? 分析在未插入玻璃板时,不难求出空气中的电场强度小于空气的击穿 电场强度,电容器不会被击穿插入玻璃后,

16、由习题6 26 可知,若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则极板间的电势差维持不变,电容器将会从电源获 取电荷此时空气间隙中的电场强度将会增大若它大于空气的击穿电 场强度,则电容器的空气层将首先被击穿此时40 kV 电压全部加在 玻璃板两侧,玻璃内的电场强度如也大于玻璃击穿电场强度的值,则玻 璃也将被击穿整个电容器被击穿 解未插入玻璃时,电容器内的电场强度为 因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 ,故电容器不会被击穿 插入玻璃后,由习题6 26 可知,空气间隙中的电场强度 此时,因 ,空气层被击穿,击穿后40 kV 电压全部加在玻璃板两侧, 此时玻璃板内的电场强度 由于玻璃的击穿电场强度, ,故玻璃也将相继被击穿,电容器完全被 击穿 6 33一平行板空气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极板间距为d,充电至带 电Q后与电源断开,然后用外力缓缓地把两极板间距拉开到2d求: (1) 电容器能量的改变;(2) 此过程中外力所作的功,并讨论此过 程中的功能转换关系 分析在将电容器两极板拉开的过程中,由于导体极板上的电荷保持不 变, 极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