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68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沉积相研究中粒度作图关于沉积相研究中粒度作图 (石头)(石头) 一、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 (一、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 (X 井为例)井为例) 1、数据准备、数据准备 一般取到的数据是下面这种格式,首先将粒级中的去掉,然后根据其值计算粒级值,粒级值=-log(粒级,2) , 得到粒级从负到正的一些列数据,然后根据小数取左值或右值。 然后整理成下面的格式保存成 txt 格式 粒级值 累积质量含量 (%) -5 4.18 -4 12.99 -3 35.95 -2 56.55 -1 74.31 -0.3 78.30 0 81.35 0.5 86.72 1 90.17 2 94.87 3 9

2、6.84 4 98.27 5 98.66 6 99.98 然后就可以在 grapher 中作图了。 2、作图、作图 (1)准备数据体,X粒度区间(左值或者是右值) ,值;Y累积重量百分比 (2)打开 Grapher,点击 GraphNew GraphLine/Simbol (3)Open worksheet,选定数据源,选定 XY 坐标 (4)图形显示后,选定纵坐标,ScaleProbability(%Lable),Axis Limits(0.0001,0.9999),Y 轴即成为概率百分数标 度。 (5)在成果图上如果想再加上另一条曲线,在刚才做出的曲线的整个图上点击,出现一个将坐标和数据点

3、都包括其中 的一个矩形,右键单击选择-Add plot, 默认-OK 继续点 ok,进入选择数据表对话框即可。 二、二、C-M 图图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摘自(博研石油论坛) 转帖原创 关于 CM 图 转帖原创 关于 CM 图 CM 图是应用每个样品对 C 值和 M 值绘成的图形。C 值是积累曲线上颗粒含量 1%处对应的粒 径,M 值是积累曲线使 50%处对应的粒径。C 值与样品中最粗颗粒的粒径相当,代表了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M 值是中值,代表了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为研究地层的沉积成因,需从该地层成因单元取得几十个样品,这些样品必须属于同一沉积环境的产物。对于不同岩性要分 别取样

4、,而且样品要包括该单元由粗到细的全部粒度结构类型,几十个样品各按其 C 值、M 值在图纸上投得一群点,按群点 的分布绘出相应的图形,就是 C-M 图。根据所得图形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图形与 C-M 基线的关系等特点,与已知沉积环 境的典型 C-M 图进行比较,再结合其他岩性特征,从而可以对该层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作出判断。 C-M 图是帕塞加(Passega,1957,1964)提出来的。帕塞加将搬运沉积物的底流分为牵引流和浊流两种形式。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C-M 图用 GRAPHER 可以做 第一步:数据准备,采集沉积层(一套同成因岩层)的 C 值(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上 1累

5、计含量的粒度。 )以及 M 值(粒度 概率累计曲线上 50累计含量的粒度) 。第二步:把横纵坐标都设置成对数坐标,C 值为纵坐标,上粗下细。M 值为横坐标, 左粗右细。 其实不用 GRAPHER,而用 EXCEL 照样可以做。很简单,当粒径以微米为单位时,使用双对数坐标,而粒径以为单位时, 使用普通的线性坐标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样品数量要足够多,20-30 个以上比较好。 2.对一套同成因岩层从粗到细依次采集一系列样品分析,不同岩性不能混合采 样。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 (1)将统计的每个深度点的数据中累积质量含量 1%、50%的粒级单

6、独挑出,换算成粒级值,如下图数据 (2)然后用 1000*power(2,-粒级值) ,可以求出 C、M 的值,单位为(um) 2、作图、作图 第二节 岩石结构和粒度标志(摘自中国地质大学精品课程沉积学与古第二节 岩石结构和粒度标志(摘自中国地质大学精品课程沉积学与古 地理陈建强教授课件) 地理陈建强教授课件) 一、岩石结构标志 一、岩石结构标志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即: 1、碎屑颗粒的特征:粒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结构。 2、填隙物的特征: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3、碎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即支撑和胶结类型。 1碎屑颗粒的特征 碎屑颗粒特征包括磨圆度、球度、粒度、分选性以及颗粒的表面结构

7、。 磨圆度:颗粒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影响因素:取决于粒度大小、物理性质及磨蚀历史。 在一定距离内: 较大的颗粒一般较小颗粒圆化得好; 硬度较小的颗粒比大的颗粒圆化好; 经长距离(或长时间)搬运的颗粒比短距离(或短时间)搬运的颗粒磨圆度好。 另外, 搬运介质和搬运方式对颗粒圆度也有影响,如颗粒在风中搬运要比在水中更容易磨 圆,而冰川的搬运则不易发生圆化作用。 球度: 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影响因素:取决于粒度大小、物理性质及磨蚀历史。 石英: 无解理,故搬运愈远,球度愈大; 云母: 虽经远距离搬运,其球度也可能较低。 颗粒表面结构: 是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 主要包括:颗粒表面磨光程度和刻蚀痕

8、迹。 作用:揭示侵蚀、搬运、沉积的细节。 手段: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填隙物的特征 填隙物(基质,与颗粒相应)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与粗颗粒一起(同时)沉积下来的细粒(小于 0.03 mm ),不是沉积之后孔隙水化学 沉淀物。 杂基反映: 颗粒的分选性(结构成熟度的标志); 介质的粘度、密度、水动力; 高能条件:杂基少,纯净砂岩; 低能条件:杂基多,复杂成分砂。 胶结物:与杂基不同,是沉积后,孔隙水化学沉淀物。颗粒是上代产物,胶结物是相当于“自 生矿物”或“准同生产物”,所以其是结晶结构。 结构有: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作用:反映粒间溶液的成分和成岩期的化学条件

9、。 3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 (1) 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 接触胶结 镶嵌结构 Which one it belong to? (2)支撑结构 支撑类型分为: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杂基(基质)支撑结构:杂基含量高,颗粒漂浮其中。 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有接触(点、线、面、凹凸接触、缝合状接触)。 成因上:反映沉积和成岩中经受压实、压溶等强度,如缝合接触是成岩程度很深的特征。 二、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二、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粒度分析的意义: (1)确定介质的类型; (2)判断介质的能量; (3)确定搬运方式; (4)确定沉积方式。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称为粒度。粒度特征反映沉

10、积作用的流体力学性质,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 要标志。 粒度分析主要研究沉积物的结构特征(粒度大小和粒级分布)。 碎屑物质埋藏后除部分石英有生加大或溶解外,一般颗粒变化不大,因此,粒度特征直接反 映水动力条件。 (一)粒度分析的主要方法 根据颗粒大小及岩石致密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 5 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 用于砾岩,用尺直接测量砾石的直径,测量一定面积内的全部砾石不少于 100 个。 2. 筛析法 用于未固结的碎屑岩,用直径不同的筛子将砂过筛,分出不同的粒级组分,称出各自的重量, 求出百分含量。 3. 薄片粒度法 用于固结的岩石,在显微镜下,测量薄片中颗粒的直径,并将测量值换算成值,按 1/

11、4 间 隔分组,计算各组内颗粒百分数,每片要求统计 300500 颗粒。 4. 沉降法:用颗粒沉降速度来划分粒级分布。 5. 激光粒度仪法: 采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颗粒群的空间频谱来分析其粒度分布。 粒度和杂基校正 粒度校正:运用上述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有偏差,如薄片粒度与筛析粒径之间的偏 差可达 0.25或更大,这是切片效应造成的结果(切片效应:在颗粒集合体的切片中,颗粒的视 直径平均值小于真直径),必须进行校正。弗里德曼(1962)提出的粒度校正回归方程是: D=0.3815+0.9027d D校正后筛析直径; d薄片中视直径 杂基校正:薄片粒度法分析法,也要做杂基校正。方法是用显微

12、镜测的杂基含量(由于切片 效应和成岩后生作用, 其值一般较高) 的 2/3 或 1/2 为校正值, 假定为 X, 将各累计频率乘以 (100 X)作为该粒级的真正百分含量。 (二)颗粒粒级的划分 一般采用伍登温德华标准, 它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一个分类方案,后来克鲁宾(1934)提出 了一种对数换算,称其为值。 log2D (D 为颗粒直径) 粒径(毫米)和值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三)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 常用的粒度曲线包括:直方图、频率曲线、累积曲线、概率累积曲线。 1、直方图:横座标为颗粒粒径区间,纵座标表示粒级的百分含量,作出一系列相互连接, 高低不平的距形图(见图 523 左上),直方图优点

13、是直观、简明地反映出粒度分布特征。 2、频率曲线:是将直方图每个柱子的纵、横边的中点依次连成多边形频率曲线(图 523 右下),此频率多边形的面积仍基本等于直方图的面积和。频率曲线可清楚地表明粒度分布特点, 分选好坏,粒度分布的对称度(偏度),尖度(峰度)等。 3、累积曲线以累积百分含量为纵座标,以粒径为横座标,从粗粒一端开始,在图上标出 每一粒级的累计百分含量。将各点以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累积曲线。累积曲线一般呈型。 (图 5-23 中) 4、概率累积曲线是在正态概率纸上绘制的,横座标代表粒径;纵座标为累积百分数,并以 概率标度(以 50%处为对称中心,上下两端相应地逐渐加大),将粗尾、

14、细尾部放大,并清楚地 表现出来。粒度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数正态分布,而是由几个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次总体组成,一般 来说,包含三个次总体,表现为三个直线段,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搬运方式:悬浮、跳跃和滚动搬 运。 概率图上其它参数有: 截点:二个次总体直线交点,以横座标表示,细截点(S 截点),是悬浮总体和跳跃总体的交 点;粗截点(T 截点), 是跳动总体和滚动总体的交点。 混合度:指两个次总体直线段相交时,在截点处有些点不在直线上,而是零散过渡的,也称 为过渡带,反映沉积分异相对复杂。 次总体百分含量:即各次总体占总量的百分数。 分选性:以各次总体直线段的斜率,即直线段倾斜角度表示。 上述各次总体发育的数

15、量、粒度范围、分选性等参数是有规律地受沉积条件和水动力条件控 制的。各种沉积环境的概率粒度分布不同。 常用的粒度参数: 平均粒度(Mz) 标准偏差(i) 偏度(SK) 峰态(KG) 计算粒度参数有二种方法: 数理统计法:概率和统计学方法,直接用粒度分析得到的每个粒级的百分比计算,常用的计 算方法是矩法。 图解法:从累积曲线上读出某些累积百分比处的颗粒直径,再以简单算术公式计算各种粒度 参数。 (3)峰态(尖度)(如下图左) 表示频率曲线对称性的参数,分为三类: 单峰对称曲线:以峰为对称轴的对称曲线,曲线为正态分布,反映出:Mz(平均粒度)=Md(中 值)=Mo(众数)。 不对称正偏态曲线:曲线不对称,主峰偏粗一侧,即沉积物以粗组分为主。 不对称负偏态曲线:曲线不对称,主峰偏细一侧,即沉积物以细组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