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653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 试卷B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试题 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1-3 A个体 B群体 C团队 D部门2. 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 A 】3-44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3.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C 】3-46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4.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这种效应是( C )7-151 A协同效应 B群体促进效应 C从众效应 D社会惰化效应5. 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B 】7-159A

2、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6. 将权力定位于群体的领导作风是( A )11-263 A民主型 B独裁型 C协商型 D集权型7. 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 】10-240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8. 着重于对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的理论是( A )14-315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结果型激励理论9.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C 】14-327A马斯洛B麦克里兰C弗鲁姆D亚当斯10. 把组织文化分为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等类型的标准是( C )18-441 A组织文化的活跃程度 B组织文

3、化的内容性质 C组织的工作作风 D组织文化的影响大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 个性的主要性质有( ABCDE ) 3-58 A组合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E整体性12. 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员工本人对事业生涯的( ABCE )5-101 A设计 B规划 C实施 D协调 E监控13.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群体结构因素有( ACD )6-131 A正式领导 B群体任务 C群体构成 D群体规模 E群体规范14. 一个良好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有( ABDE )12-288 A目标内容明确 B时间规定清楚

4、C实施程序科学 D计量标准准确 E目标责任明确15. 组织内部结构一般包括( ACE )16-364 A纵向层次结构 B横向层次结构 C横向部门结构 D纵向部门结构E整体组织体制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 职业锚5-108职业锚是指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17. 竞争8-190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18. 领导10-223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19. 管理模式17-418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

5、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20. 组织体制16-365答: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四、简答题21. 简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1)智力因素。智力水下越低下,从众行为越是明显。(2)情绪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者,要么极易从众,要么拒绝从众;当个体情绪高涨或低落时也极易发生从众行为。(3)自信心。自信心差的人常借从众

6、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4)个性特点。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5)人际关系。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好的人容易从众。22. 简述需要的主要特征。.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指向性(2)再生性(3)交替性(4)转移性(5)发展性23. 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18-432/433一、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二、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1、阻碍组织的变革2、削弱个体优势3、组织合并的障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4. 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4-320/322答:一、简述20世纪50年

7、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 Herzberg)提出,要从人的内心、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赫兹伯格的结论来自他对9个工业企业中203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工作的激励、工作与人性、再一次,你如何激励职工等著作中,资料分析表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后者则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由此,赫兹伯格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且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赫兹伯格称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为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相应地称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此即双因素理论(2-factor theory)。二、现实意义1、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