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584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 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执笔人:盛希宁摘要:为了从实践层面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索为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教学改革的主体开发”能体现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本课题研究的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建设以电子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核心,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搜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学生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时,发展把握行业动态、具有丰厚的产业知识和技能的“双师型

2、”师资队伍。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 课程开发 课程实践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电子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提出了高职院“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由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确

3、立,对课程改革赋予特定的内涵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本课题提出的重要现实依据。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高职院校属于“教学、服务”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高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探索与“教学、科研、服务”类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理念,探索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和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情景,通过理论与来源于实际的项目嵌入式结合教学来及时实现满足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

4、。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本课题为五年制高等职业电子技术课程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课程开发的思路、技术和文本程式。探索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改革重要途径之一。在真实项目式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更为实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按企业岗位群制定电子技术项目式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聘请企业的专家与课程的专家引导合作,对课程进行评价和监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培养人才的竞争力。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对象是构建适用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电气自动化

5、类专业基于工作任务的综合化、模块化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以及该课程的实施方案、评价方式、管理机制。2研究方法:(1)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方案与研究制度。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2) 生产一线的电子中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及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分析。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归纳法;(3) 开发涵盖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的课程内容(总体设计与子模块设计)。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比较法、专家论证法、经验总结法;(4) 制定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实施、管理细则,提出相关的操作策略。主要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行为研究法;(5) 创新课

6、程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课程总体的评价体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1、研究目标本课题确立的研究目标是构建适用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基于工作任务的综合化、模块化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以及该课程的实施方案、评价方式、管理机制,推动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工作,产生具有前瞻性的课改理论,并对同类专业的整体课改方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子目标:(1) 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能力分析表;(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标准

7、、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编排项目任务的序列,充分突出课程的适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及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的需求;(3) 探索适用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与实施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切实提升;(4) 根据能力目标有效整合与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步成长,以项目课程开发带动专业课教师的团队建设;(5) 通过与高职教育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课题团队成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拓展团队成员的专业视野;(6) 构建以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全面教学评价方式及

8、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方式。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目标的开发调研机电一体化与电气自动化类相关电子技术应用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必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2)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 将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典型化,横向构建原有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形成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3)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任务为主线,行动为主题的模块化教材;(4)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个体工作或小组工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计划,撰写项目文档,教师可根据初期的实施成效适时渗入

9、优才培养的电子竞赛项目,面向层次较高的学生;(4)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分阶段、分项目实施的评价与反馈。3、研究步骤 本课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准备 (2009年6月-2009年8月)1、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方案与研究制度。2、 生产一线的电子中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及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分析。第二阶段:课程内容开发 (2009年9月-2010年2月)开发涵盖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的课程内容(总体设计与子模块设计)。第三阶段:课程实施的研究(2010年3月-2010年8月)1、 制定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实施、管理细则,提出相关的操作策略。2、 创新课

10、程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课程总体的评价体系。第四阶段:终期总结 (2010年9月-2011年2月)该阶段针对能力培养为主线,能力训练为轴心的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重点编辑校本教材、案例资料、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估,完善操作策略,推广成果经验,完成阶段性的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四、研究的进展情况1、已完成机电一体化与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电子技术人员的需求、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研究报告;2、已完成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3、已完成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校本教材;4、已完成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实施方案;5、已收集学生项目课程的项目

11、报告等学习成果。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教学效果分析: (1) 变理论与实践分离为两者完美融合,教师在项目分析与制作过程中通过布置任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及评价环节,将相关基础知识与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2) 变传统听讲课堂为模拟工作场景,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制作、检验与评价等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工作中感受到一种职业的气息,体会到所学职业的工作氛围,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 变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上升到理论。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讨论为什么这样做,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探

12、讨怎样做更好。使学生边做边讨论、边分析边理解,从而使理论指导实践,将实践操作上升为理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4) 现已编写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指导书,供教师学生使用。仍需不断完善课程项目的内容,形成完整的项目学习指导用书。通过对项目教学过程的探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很有帮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5) 为方便实施项目教学,对于项目任务书、课外学习任务、项目报告等需要采用活页形式与主教材配套,并配合使用音像媒体、电子教案、CAI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性教学资料,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6) 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除了教材中的知识拓展部分外

13、,课程教学网站上还配套有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建设集在线教学、自主学习、技术咨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其中器件查查看、知识放放看、电路连连看及做做看,尤其适合学生的自学。(7) 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开设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同时,建立与其配套的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常用的电子小制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训练学生识图、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每学期开展电子技能制作竞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14、高职教育培养的“准职业人”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高职教师的素质,作为高职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胜任角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完全成为其所教授专业面向的行业中的“职业人”,应该将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通过有效的整合再现、传授给学生。项目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素质的提高:(1) 具备行业岗位能力。如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电子技术方面的“准职业人”,教师应该首先掌握“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相关技能,必须具有本行业熟练的

15、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学会的技能,教师首先要掌握,并且要达到更高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培养未来“准职业人”的角色。 (2) 具备高职教学能力。高职教师需要分析未来“准职业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使“准职业人”能在行业的仿真环境中接受模拟现实岗位的技能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准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展现自我能力的培养等。(3)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不但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指导与教育能力。高职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会讲,还要会做、会操作,还应具备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高职教师只有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熟悉职业道德在行业中的地位及作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人才。 (4)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高职教师还要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以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六、下阶段的研究计划(一)完善教学过程,构建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开放式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完成自己的设计、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开放式教学方式是对实践教学的更高要求,必须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