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 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81378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 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课醉翁亭记日日清(第1课时)一、基础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翻译下面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二、发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是_。写景的顺序是_、 _。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和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三、提高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

3、间之朝暮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把第段补充完整。2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

4、理环境的特征? 3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_4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_5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6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乐 也7“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_ 8“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_ 讲学稿答案:1、 见教参444页1、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日日清答案:基础题:1、名( 命名 )之者谁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于泉上、 醉翁之意( 情趣)不在酒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散开)野芳( 香花)发(

5、开放)而幽香 6.临( 到 )溪而渔( 捕鱼 ) 非丝( 弦乐器)非竹(管乐器 )树林阴翳( 遮蔽) 觥筹交错( 交相错杂)已而( 不久 )夕阳在山2、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发

6、展题: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2视觉,听觉 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提高题:1、把第(2)段补充完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3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4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6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乐 也7“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滁州人、宾客8“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醉翁亭记9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10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1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