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199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化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基础化学Fundamental Chemistry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口腔医学本科、医学影像本科等执笔人:唐中坤,周春琼审定人:游文玮学院负责人:吴曙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课程代码:B040003一、课程简介基础化学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涉猎化学的各个领域和现代化学各分支,主要讲授化学基本定律、化学反应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平衡理论、化学基本实验和分析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溶液

2、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课时数52学时,实践课时数为20学时。先修课程:高中化学后续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Course IntroductionFundamental chemistry is a basic key course of clinical medicine, oral medicine, preventive medicine, medical imageology and so

3、on.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subsequent chemistry and other specialized courses. This course dabbles in each field and branch of modern chemistry. It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fundamental law of chemistry, fundamental rule of chemical reaction, theory of mass structure, theory of solution equilibrium,

4、 basic experiments of chemistry, analytic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can mak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about periodic law of elements, modern mass structure theory,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kinetics, four kinds of equilibriums of acid-base, oxidation-redu

5、ction, precipitation- dissolu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so on. It can also help students grasp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l skills. It has being tri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correct methods of study and research, with favorabl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with scientific character. And it has bei

6、ng expected to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resolving questions.Total teaching process involves 72 periods (3.5 credit hours). They are 52 periods of theory lessons and 20 ones of experiments.Anteriority course: chemistr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Subsequent courses: organic ch

7、emistry; bi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so on.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第一节、化学与医学第二节、量和单位第三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第四节、数字的科学表达要求: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第二章溶液第一节 分散系第二节 溶液的组成量度表示法第三节 溶解度一、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二、液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三、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第四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二、溶液的沸点升高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四、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及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

8、上的意义要求: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熟悉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原因和规律;掌握溶液渗透压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酸碱理论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一、离子互吸学说二、活度和活度系数三、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一、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二、多元弱酸或弱碱的离解三、弱电解质离解平衡的移动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一、溶度积二、影响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三、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第四节 酸碱理论一、酸碱质子理论二、酸碱电子理论要求:了解电解质的类型、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离解平衡及其移动规律;掌握微溶

9、电解质溶度积概念、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溶度积规则和沉淀平衡移动规律;熟悉酸碱质子理论。第四章溶液的pH值和缓冲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pH值计算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和pH值二、溶液的pH值计算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第三节 缓冲溶液一、缓冲作用二、缓冲溶液pH值三、缓冲容量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要求:熟悉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概念;掌握各种酸碱溶液pH计算方法;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机理、组成及其pH计算,熟悉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和配制方法。第五章原子结构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一、玻尔理论二

10、、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三、核外电子运动的统计性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第三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四节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要求: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规律)和排布规律;熟悉电子云的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特征,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和特点。了解元素的电子结构与元素某些性质间的关系。第六章共价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第一节 共价键理论一、现代价键理论二、杂化轨道理论三、分子轨道理论第二

11、节 分子间作用力一、范德华力二、氢键要求:熟悉现代共价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特点、类型和极性;掌握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熟悉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存在场合、相对大小以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第七章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四、配合物的空间结构与异构现象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一、价键理论二、晶体场理论第三节 配合物的离解平衡一、配合物的离解常数二、配合平衡的移动第四节 螯合物一、螯合物的结构特点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三、配合物与医学的关系要求: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原则;熟悉配合物

12、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以及内轨、外轨、高自旋、低自旋、分裂能、电子成对能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化学键理论对配合物形成、空间构型及其性质的解释;掌握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了解螯合物概念和特点。第八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体系和环境二、状态和状态函数三、过程和途径四、热和功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一、热力学第一定律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三、热效应的计算第三节 化学反应自发性与自由能一、自发过程的特征二、可逆过程与最大功三、热力学第二定律四、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变化五、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第四节 化学平衡一、平衡常数二、化学平衡的移动第五节 非平衡体系热力学简介要求:了解热力学基本

13、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熟悉标准生成焓、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概念;掌握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的计算,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熟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数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二节 原电池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二、半电池、电极和电对三、电池的书写方式四、常见电极类型第三节 电极电位一、电极电位的产生和电池电动势二、电极电位的测定三、电极电位的计算第四节 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自由能一、电池电动势与能斯特方程式二、电池反应的方向判断三、

1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要求: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基本概念;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熟练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式。第十章胶体分散系第一节 界面现象一、分散度二、表面能第二节 乳化作用第三节 溶胶一、溶胶的性质二、溶胶的稳定因素三、溶胶的聚沉四、溶胶的净化第四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凝胶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二、凝胶第五节 胶体化学与医药学要求:了解界面现象、乳化作用、溶胶、高分子溶液及凝胶的性质和特点;了解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第十一章滴定分析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二、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三、滴定分析的计算四、滴定分析的误差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一、强碱滴定强酸二、强碱滴定弱酸三、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一、概述二、高锰酸钾法第四节 配合滴定法一、EDTA配合滴定的基本原理二、EDTA配合滴定应用实例水的总硬度测定要求:了解滴定分析的方法和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各种滴定方法的原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原理;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熟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了解分析结果的误差来源及减免误差的方法,会正确处理分析数据。第十二章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概论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一、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二、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