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岳阳楼记》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80324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岳阳楼记》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岳阳楼记》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岳阳楼记》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岳阳楼记》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 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知识链接: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

2、完成以下问题:1、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 翻译全篇课文,请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说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 衔远山,吞长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课文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融为一体。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部分,说说叙事和写景对抒情起到什么作用?5、熟读课文,“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月缺变化,“览物之情”有什么变化?作者的“览物之情”又是怎么样的?通过对比,体现了作者的怎么样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模块二:交流研讨

3、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探究:“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作者感叹“微斯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然后组员背诵全篇课文。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1、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1)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 是极为赞赏的。(2)“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 (3)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 ,“二者之为”是指 。2、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语有 模块四:当堂训练1选出词意、用法

4、相同的一项( )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 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 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3 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 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5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6判断下列

5、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实际上已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 第五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君思想。( ) 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第五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7第五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A设问 对偶 引用 反问 B对比 排比 比喻 引用 C反问 比喻 反复 排比 D比喻 设问 引用 夸张8指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就是。 B文中的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水中。)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