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970256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蓝预压施工方案精编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北江特大桥挂蓝预压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概述北江特大桥3个T构的悬臂各分8对梁段,其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各为:63.5+24米,累计悬臂总长29米,悬臂浇筑方量最大为1节段,混凝土53.26立方,按设计最大控制重量138.5吨进行预压设计,根据施工要求预压总重181吨(G=1.3138.5=180.05吨) ,为保证悬浇节段能获得好的设计外形, 对挂蓝进行加载预压。根据本桥的实际情况采用砂袋加载的方法预压。挂蓝施工预压的工艺流程如下:铺设箱梁底模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好每点的初始标高值H1编织袋装砂预压及相关加固作业观测布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H2观测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值H3卸载观

2、测卸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H4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底模标高二、材料准备砂:作为预压荷载。编织袋:装砂码砌用。20槽钢:置于钢模板之外,通过钢筋与对面钢模对拉,起抵抗沙袋侧向压力的作用。钢模:置于砂包背后,相邻钢模之间用螺栓联系,起抵抗沙袋侧向压力的作用。16钢筋:将顺桥向两侧槽钢通过焊接拉紧。三、工艺流程各步骤具体操作1、铺设箱梁底模板铺设好箱梁底模板,将底模板顶面标高尽量调整到箱梁底设计标高(包括设计预拱度及施工调整值),同时加强对底模板下三角桁架的检查,确保支架与模板之间相邻面接触紧密,无明显缝隙。2、布置测量标高点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每点的初始标高值H1。在底模上顺桥向共布设2个测量断面,考虑到

3、沙袋范围不易布点和进行后续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在1断面和4断面位置布3个观测点,其余断面均布设2个观测点。测出各点的初始标高值H1并做好记录。为了便于布载后及卸载前各点标高的测量,在测量点位置用红油漆做好记号。3、装砂袋及加固每个砂袋装砂约2535kg,沿预压区域四周按所需高度堆码,具体见堆载示意图。整个加载区分成三块,底板加载区、腹板及翼板加载区。1 、计算各加载区混凝土重量、 底、顶板混凝土重量G底板= (0.564+0.5)/23.572.6 = 33.89 吨G顶板= 0.283.572.6 = 17.84 吨G上倒角=(0.26+0.28)3.52.6 = 4.9 吨G下倒角=0.25

4、0.53.52.6 = 1.14 吨G齿板 = 2.22.6 = 5.72吨G = 33.89+17.84+4.9+1.14 +5.72 = 63.49吨、 腹板混凝土重量G = (3.535+3.187)/23.50.752.62 = 45.88 吨、 翼板混凝土重量G = (0.2+0.6)/23.893.52.62 = 28.32 吨、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考虑预压系数,各堆载区计算重量如下:、 底、顶板区堆载重量:G = 63.491.3 = 82.54 吨、 腹板区堆载重量: G = 45.881.3 = 59.64 吨、 翼板区堆载重量: G = 28.321.3 = 36.82 吨

5、、根据各堆载区计算重量,总重量按181吨设计,从安全角度出发,各堆载区重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如下:底板加载区平均高度为3.5米,长度3.5米,宽度为4.5米;腹板加载区平均高度为4米,长度3.5米,宽度为2米;翼板加载区平均高度0.7米,长度3.5米,宽度2米。砂的比重按1.5吨/m3计,预压区堆载重量P砂为: P1 = 3.53.54.51.5 = 82 吨 ( P1:底板沙重) P2 = 20.73.51.52 = 15 吨 ( P2:翼板沙重)P3 = 3.5421.52 = 84 吨 ( P3:腹板沙重)P砂 = P1 + P2 + P3 = 82 + 15 + 84 = 181吨预压

6、时为了防止侧向压力过大将堆码的砂袋推倒,施工中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加固:(1)、用钢模沿砂袋背面围成一矩形,钢模相互之间锁紧;(2)、在钢模背部支撑桁架处槽钢与对边的槽钢通过钢筋对拉紧。4、对加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H2,H2进行测量(加载至50测量1次H2,加载至100测量1次H2)5、测量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值H3布载24小时后、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H3。6、卸载卸载过程的操作基本与加载过程相反,卸载后的材料即可循环使用于其它挂蓝的预压施工。7、观测卸载后各测量点标高H4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H4,此时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非弹性变形 1=H1-H4。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

7、、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弹性变形 2=H4-H3。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根据H2和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程度。8、调整底模标高对于已进行预压区段,根据如下公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顶面标高 = 梁底设计标高 + 2的平均值。对于没进行预压的区段,参考如下公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1的平均值+2的平均值。三、加载及卸载顺序1、为保证加载的安全,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其加载时按以下顺序进行: 0%30% 50%80%100%120% 130%。 2、卸载同加载顺序恰好相反,如下:13%12

8、0% 100%80%50%30% 0%。四、注意事项1、铺设底模板后测量H1前应加强对支架的全面检查,确保支架在荷载作用下无异常变形。2、在加载及卸载过程中,要求两个挂蓝基本同步,其不对称重量不允许大于60吨,同时必须随时对挂蓝情况进行观测,特别是各节点(包括焊缝)受力情况,以免发生意外。3、加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加强对挂蓝变形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变形,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立即停止加载,在采取足够的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加载,以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4、加载及卸载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安全。5、本方案中的堆砂袋高度为平均高度,各点的具体高度应根据所在位置进行调整。7、预压完成后,根据挂蓝变形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三合同段2007年1月25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