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70218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发髻(j) 倘若(shng) 着落(zhu) 咄咄逼人(du)B匿笑(n) 确凿(zo) 盔甲(ku) 人迹罕至(hn) C憔悴(jio) 抖擞(su) 分歧(q) 混为一谈(hn)D粗犷(gung) 竦峙(zh) 莅临(wi) 恍然大悟(hung)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买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B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

2、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C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老师”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搏学的人。3. 根据语境,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B.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造酒的发酵过程。)C.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3、啬了。(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D.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拥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懂谁也汩汩地骑着水泡儿这一切都是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D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

4、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称自己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尊”是

5、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的尊称,如称对方父亲为尊公、尊君、尊府。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6、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C.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D. 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填空题。(2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

7、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文中父亲让“我”拿的“书”指的是 。9. 请你参与某学校七年级二班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1)以人为友:请写出有关交友的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2分) (2)以景为友:请你补写一个与前后语句意思连贯、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 ,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10.默写。(7分)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8、(朱自清春)(2)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阅读。(43分)(一)阅读古诗,完成各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 用“/”划分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2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2. 下

9、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写下了这首怀念友人的诗。B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入景。C“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龙标”与标题中的“龙标”同指地名,即王昌龄谪贬之地。“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D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关切与安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10、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元方入门不顾( )(3)少时家贫(

11、) (4)无不立对(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15 【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元方的“方正”?(3分) 16 【乙】请结合原文语句说说文中的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11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

12、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7. 在上文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依次是 、 、 ,这些词都属于 (选词填空:名词 动词 形容词),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的作用。(6分)18.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19.“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可就两样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14分)母亲的心 叶倾城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五十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有一天外婆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于将她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哄着骗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