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2961491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科辐射防护(课堂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核医学科 张军,2,目 录,一、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二、辐射计量学概念 三、核医学科概述 四、核医学辐射防护 五、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3,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前者带正电荷,后者不带电荷。 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131I ,18F,99mTc,32P 3、核元素的分类 1)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均相同。 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如123I,125I ,131I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态不同如99Tc, 99mTc,4,4、原子核的衰变方式 衰变: 释放射线

2、 衰变:释放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衰变: 释放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5,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4、原子核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T1/2):固定不变 生物半衰期(Tb) :推算,不能测量 有效半衰期(Te) :可测量 公式: Te= T1/2 Tb(T1/2+ Tb) 常用核素的物理半衰期: 131I 8天; 99mTc锝 6小时;18F 110分钟;12

3、5I 60天;,6,辐射剂量学概念,1、放射性活度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素衰变的次数。1贝 可等于每秒一次核衰变。 国际单位:贝可(Bq)。 旧单位:居里(Ci)。 换算关系:1 Ci3.71010 Bq 比放射性活度(简称比活度): Bq /g, Bq /ml 2、照射量 是指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的量,国际单位为库仑/千克(C/Kg)。与放射源的活度大小和距离有关。照射剂量可以测量。 3、比释动能,7,辐射剂量学概念,3、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不能直接测量。吸收剂量照射剂量换算因子 4、当量剂量 是衡

4、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5、有效剂量 描述随机效应概率与当量剂量的关系。有效剂量的关系是:有效剂量=吸收剂量组织器官权重因子,8,核医学辐射防护,(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防护 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通称放射性药物,一般来说半衰期较短,能放射或射线,物理状态多为液态,少数为气态。 放射性药物是用于人体内开展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可分为诊断用药物和治疗用药物两部分。前者约占全部放射性药物的95。,9,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 根据所操作的放射性核素的权重活度大小将工作场所分为三级

5、。见下表,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10,权重活度(等效操作量)等于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乘以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所得的积除以操作性质修正系数所得的商。 即权重活度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操作性质修正系数。,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11,依据管理的需要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分为三区,即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如分药室、治疗病人床位等。 监督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 候诊病人床位、注射候诊室等。 非限制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制1

6、/10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梯、走廊等。,12,2、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 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 将放射源分为、类,将射线装置分为、类。,放射源分类,13,射线装置分类表,14,(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受到外照射辐射危害的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的表面污染或挥发及其他原因,有可能把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造成内辐射危害。因此,核医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既有外照射,可能也有内照射。对外照射的防护依然根据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的三种基本方法减少受照剂量。对内照射的防护一方面要按操作制度认真操作,防止或减少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

7、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15,1.内外照射危害的来源 (1)外照射危害来源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操作放射性核素时会受到射线的外照射或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外照射。 放射性药物准备时受照包括开瓶、分装、装柱、洗涤、测量等过程。 给患者药物时受照 包括分药、注射等过程。 来自用药后患者的照射包括对患者的测量和护理等过程。,16,(2)内照射危害来源 内照射来源于直接摄入和由于污染引起的间接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核素操作时,尽管十分小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使放射性液体洒落、气体泄漏造成工作台面、地面、设备表面的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一般发生在放射性核素的开瓶、分装、

8、给药、注射和制作敷贴器等过程。特别是对于具有挥发性的131I,在隔离不完备的情况下操作,容易污染空气,继而被吸附于固体表面上,造成表面污染。,17,2.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1)屏蔽防护 各种放射性药品的操作应在有屏蔽的情况下进行。并根据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的种类、能量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如射线用铅或铅玻璃防护,射线用有机玻璃防护。在选择具体屏蔽防护用品时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方便操作。否则,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操作时间,可使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增加。,18,(2)距离防护 距离增加1倍,可使受照剂量减至1/4。所以操作时尽可能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比如,开瓶时使用长桶开瓶器;分装时采

9、用远距离移液管;注射时采用长的注射筒等。 (3)时间防护 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所以,迅速准确地操作和检查,缩短接触放射性核素和患者的时间,将会减少受照剂量。这就要求操作者要技术熟练、情绪镇定、物品准备齐全、操作迅速准确、并尽量采用较先进、快速的检查方法。,19,(4)控制污染 污染的限制 操作放射性物质难免发生污染,因此要把它们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与办公室、休息室、资料室、仓库等非放射性房间分开。即采取三区制原则(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各区内的使用物品不能互相换用。 放射性核素的分装和制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尤其是使用气态放射性核素133Xe,85Kr和具有挥发

10、性的131I时。 已被污染或疑被污染的用具要专门收集,单独保存在指定的地方。,20,隔离 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或在普通白大衣外面加袖套和围裙,带橡皮手套、口罩、帽子,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用口吸移液管转移放射源;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美容化妆、进食和存放食物。 去除污染 发生意外污染时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污染扩散。并对污染成分不同的物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去污时要先用合适的去污剂和去污方法,并要适可而止。必要时采用放置、撤换和覆盖的方式。 污染监测 定期监测各处污染情况,把污染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导出限值水平以下。,21,(三)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 核医学诊断中患

11、者的防护 (1)临床医生和核医学医生的职责 (2)放射性药物的选择及检查程序监督 选择放射性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选择能使患者受到的吸收剂量和其他危险性最小,而又能给出所需的诊断信息的放射性药物。 (3)减少患者的吸收剂量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就能明显减少放射性药物所致的吸收剂量。,22,(4)对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和家属的防护 育龄妇女 对育龄妇女,需考虑其怀孕的可能性,必须仔细询问患者,以估计其怀孕的可能性。若育龄妇女在提请核医学检查时月经已经过期或停止,那么为审慎起见应当假定其已经怀孕,或做妊娠试验确定。,23,孕妇 对孕妇来说,胎儿受到的照射或许是由于放射性药物通

12、过胎盘传输进入人脑儿体内构成内照射危害;或许是由于母亲的器官和组织内的放射性药物对胎儿构成外照射危害。因此,在给孕妇施行核医学检查之前,应当非常小心地确定这种检查是否确实需要;在膀胱已有了部分充盈时给药而不是在排尿之后即刻给药;在给药之后应当鼓励她频繁地排尿。,24,哺乳妇女 对哺乳妇女当给予放射性药物时,放射性核素可能分泌到乳汁中,导致人乳哺育婴儿受照。因此应当在婴儿受照射危险和母亲的疾病得到诊治所受利益之间作出权衡考虑是否确实需要做核医学检查或把这种检查推迟。 患者家属 由于大多数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都比较短,所以他们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通常是比较小的。患者家属只要在用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可以避免这种照射。,25,(5)杜绝给药的失误 主要是由于缺少分类管理,或管理不够严格;或鉴别患者的标记及放射性药物的标记不正确导致给错放射性药物或把放射性药物给错病人;发生给药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核医学科内要建立一套组织上和制度上的防范措施,以便避免此类失误。,26,下期内容: 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 核医学场所功能区域的设计规范,27,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