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51144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训练课标原文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阐释能力,具体表述为“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等等。考点展示 从2005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来看,分析阐释能力的考查具体表现为: 用“为什么”提问要求考生分析并阐释原因,如“我为什么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用“怎样”“哪些”“什么”等词提问要求考生进行具体阐释、具体分析作用,如“谈谈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文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此外,还有要求考生分

2、析异同、特点等方面的题目。综合来看,考查范围主要包括句子含义的理解、结构安排、各种手法的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解题指南 解答此类考题,关键在于:1. 熟练掌握相关阅读常识,如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作特点、语言表达技巧等,才能透彻分析问题。如要解答“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如果不具备“线索”的知识,就不能对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出具体阐释,更不能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 根据题目要求精心组织语言,力求清晰地阐释问题。如“这些细节能表现瑞士人的什么特点”,作答时就应根据文段内容用概括性词语“忠于职守、高效工作”来回答。又如“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则应分条阐释:

3、“期待指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自豪指老人为自己有这么多子孙而自豪泡沫指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老人非常孤独、失望,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提升训练(一)石林印象原因 (1)谁见过顽石发芽? (2)谁见过石头铮铮然拔节,郁郁然茂密,成为苗,成为树,成为森林? (3)由于亿万年的风磨水洗,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一隅,出现了一片稀世奇观。这是一座迷宫,一套童话合集,一部规模宏大的史诗。 (4)即使已经习惯于庸常生活的碌碌无梦,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他的想象也瑰丽地苏醒了。 (5)是的,也许有人想到了万千名列队的兵士,他们高举着长矛

4、剑戟和猎猎战旗,待命出征:也许有人想到了大海,骤起的风暴和连天的惊涛骇浪,还有一朵莲花从容地开。 (6)还有“老僧漫步”,还有“母子偕游”,还有鸣啭于杜诗里的“黄鹂”,还有普希金笔下的“渔夫与金鱼” (7)崇拜石头的米南宫如果瞻仰过石林,他的画笔也许要更添一抹魅力;珍爱石头的曹雪芹如果披阅过石林,他的小说也许会更多一层奇幻。 (8)不同的人生经历开放出不同的回忆与梦想。就是那些多姿多彩的花朵,使得这片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柱状石头群,格外情趣盎然。 (9)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隐约于自己心中的风景。 (10)然而,尽管你目不暇接,尽管你惊喜万状,你突然就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哑然无声,纹丝不

5、动的,仿佛在远古的某个瞬间被冻结了,永远地冻结了。四周围,除了僵固沉寂,还是僵固沉寂。只有阳光,沿着石头斑驳的竖纹笔直地流注;只有风,在石头的密林间曲折地穿行。这情景令人震撼。 (11)如果你热衷雄辩,从此你懂得了缄默;如果你崇尚行动,从此你学会了思索。 (12)走进石林,你就走进了巨大的静穆之境,就面对了一种永恒。但是据说有人曾经敲开过一柱石峰灰黑色的表层,见到里面的石质一片雪白,上面虫、鱼、小草的化石清晰可辨。在附近,有人还寻到过蛤蜊、珊瑚、贝壳、螺蛳等化石,这说明,这里原先是海!这里原本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啊! (1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如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自然地理的变迁都能引发人们的

6、喟叹,那么后一种里能包含着更多的忧伤和无奈。 (14)人生短暂,作为个体的生命是多么渺小。“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也许就是石林对世人的无声而强有力的叮嘱了。 (15)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份大自然的最珍贵的启示。(摘自“央视国际电视诗歌散文) 1. 第段中“瑰丽”一词可否换成“美丽”?为什么? _ 2.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13)段画线句中“后一种”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_ _。 3. 第(15)段中“大自然的最珍贵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_ 4. 分析第(10)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 5. 第(7)段中写著名书画家米南宫和文学家曹雪芹有何作用?可否删去? _ 6. 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章在语言

7、表达上的特点。 _ _(二)挣扎的美丽(节选)思苇 (1)挣扎首先是对命运的抗争。老子有句很发人深省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任何生命的个体相对于浩瀚的宇宙,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当我们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又信心百倍地为我们的明天放飞美丽的憧憬时,很多猝不及防的打击和挫折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同我们不期而遇,让我们的躯体和心灵承受生命超常的重量,把明天触手可及的美好变为镜花水月般模糊和遥远。有多少人,因此消沉,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了结生命。 (2)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勇士便是在逆境中的挣扎者。只有挣扎会使山穷水尽变得柳暗花明,会使悲剧性的生命变得悲壮而伟大。截瘫的史

8、铁生坐着轮椅讲述遥远的清平湾的故事,是挣扎;残臂抱笔的朱彦夫写出30万字的极限人生,是挣扎;面对瘫痪不哭的桑兰用迷人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也是挣扎。没有挣扎就没有瞎子阿炳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就没有陆幼青死亡日记的生命回忆。 (3)真正的挣扎,不仅仅是对躯体残缺和病痛的抗争,更多的是对灵魂的升华和改造。我看过陈凯歌访谈录,其中有几句话很感人,他说,在拍片子遇到困难时,我不和其他人一样统过去,冥冥之中,我总觉得一定有一个最完美的结局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所以我这时常常像困兽犹斗,自己发狠去找到。困兽犹斗不正是在灵魂的沼泽里挣扎吗?在我工作的县城里,有一位画家,一个傍晚,我去拜访他,夕阳透过窗

9、户照在他沉思的脸上,他谈起这几年从画的感受,颇有感触地说,人活着,其实是在同自己过不去,半夜钟声催人醒,既然活着就不该轻易地睡去呀。他说得一点儿也不轻松。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挣扎,冲破种种藩篱与禁锢,去寻求艺术的跳跃。这种挣扎尽管痛苦,却换来超越。 活着有时比死去困难得多,放弃大多比坚守容易得多。没有挣扎,生活也许平淡多了,安逸多了,但同时生活暗淡得多了,如水的日子只是时间的积累和生命的递减,没有任何意义。 不要轻言放弃,不要故步自封,呆在茧里沉睡,结果只是下酒物;挣扎后,你就会羽化成蛾,凌空飞舞。摘自智慧背囊) 7. 说说你对“挣扎后,你就会羽化成蛾,凌空飞舞”这句话的理

10、解。 _ 8.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_ 9. 第段中陈凯歌的事例已经证明观点了,为何还要举后一个事例呢? _ _ 10. 第段和第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_ _ 11. 如果把第段作为你作文的题记,你打算记叙一件什么事?请概述在下面。 _ _(三)水结晶之谜周闻 当你喝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杯中的水也正在望着你。不止如此,那些水同时也正在“感受”着房间里的情景,“望”着窗外的景色,甚至将这一切,用它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天方夜谭吗? 日本IHM总和研究所所长江本胜自1994年开始接触最新的“水”研究技术。在经过许多实验和不断改良仪器与方法后,他终

11、于发明了水结晶拍摄技术,并发现所有的特质特性都会影响水的特性。 他们发觉:当水听了优雅的音乐时结晶变得很漂亮,而听了吵闹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听过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听过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而听过巴西音乐那些强烈节奏激动旋律之后,水结晶纷纷变成复杂细腻的星星形状。 既然水有“听觉”,那么会不会还有“视觉”呢?他们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把同样多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将写过字的纸条字面朝内贴到透明的瓶身上,结果震惊地发现:水真的识字。当看到了“谢谢”字样的水,结晶后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相反,看到“混蛋”字样的水,结晶变得像听过重金属乐曲一样混沌零散。 而当优美的风景或祝福字句放在了水的前面,结晶变得漂亮。当把诅咒的字句放在水的前面,结晶则变得扭曲丑陋。研究人员将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贴上“爱和感谢”的字条与没有贴字条的水瓶一起放入微波炉内加热,结果,未阅读过字条的水呈浑浊凌乱状,大多无法结晶,而阅读过“爱和感谢”字条的水则结晶匀称完整且悦目可爱。 一般人总是以为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现在发现所谓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样能看能听能阅读,有思想、分析、记忆能力。人类的身体里有七成是水,所以我们喝进去的水,就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每滴都带着千万个单位的记忆。这意味着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