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2937759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自然地理要素及整体性的表现。 2.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能力任务,1.能根据区域图、景观图、文字材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并能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成因。 2.结合坐标图、统计图、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并能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明】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和意

2、义: 途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意义: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少,大,戈壁、荒漠,少,少,稀少,D,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高山植物区,热带雨林带,E、F,地形,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剖析,(2016江苏卷,8)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3、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河流流量过程图影响流量差异的因素 思考:森林火灾后,不同年份,植被恢复不同,因此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同,导致径流量不同。 迁移: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 感悟:火灾后不同年份植被恢复程度不同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同下渗程度不同径流量不同。,出结论,B,考点探究,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某地自然景观整

4、体性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 (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分析。 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真题剖析,(2017全国卷,1)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

5、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下题: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景观图及文本信息植被类型 思考:文本信息中的空间和时间,判断植被特征,从而判断出植被类型。 迁移: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季风气候,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感悟:“3月25日”春季“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此处植被在冬季时落叶,春季时长出新叶植被属于落叶类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东部属于季风

6、区,当地自然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出结论,B,考点探究,1.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

7、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一看:基带。基带即山体下部的起始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其所处热量带大致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基带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故该山地位于中偏高纬度范围内。 二看:带谱。对带谱的分析,关键是看其复杂程度。影响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8、1)所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三看:坡向。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问题,一向是山地自然带考查的重点、难点。注意结合水热条件进行分析:,四看:雪线。以雪线高低推及地理环境,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3)坡度陡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有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低。 特别注意 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

9、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使得积雪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因此南坡的雪线低。,提升训练,老秃顶子是辽宁第一峰,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0。下图为该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老秃顶子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1)(2)题:,(1)S所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山地荒漠带B.山地草甸带 C.积雪冰川带D.山地苔原带,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示看,S带位于山地灌丛带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进一步减少,多分布有草地。从该山地所处地区的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看及该山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平均气温6 ,夏季高温会远

10、高于10 )看,不会有永久性的积雪冰川及苔原分布。B项正确。,答案:(1)B,(2)该山地树种最丰富的海拔高度段及影响因素是() A.低海拔段,热量充足 B.中等海拔段,水分充足 C.中等海拔段,水热变化呈过渡性 D.高海拔段,水热适宜,解题思路:第(2)题,从图示看,中等海拔上既有阔叶林、针叶林,又有针阔混交林,树种更丰富,混交林的出现,是因水热变化的过渡性。C项 正确。,答案:(2)C,【深度链接】见“课时冲关”T710、14,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11、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回答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解析:1.C第1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大的区域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的区域积雪厚 度大。,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2.D3.C第2

12、题,长白山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冻害加剧。第3题,随着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降雪的条件不易达成,使得降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6全国卷,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回答45题:,解析:4.A第4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m左右,该地位于四川西部,海拔4 000m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4.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5.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5.C第5题,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最可能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故C项正确。,点击进入 课时冲关,点击进入 大单元通关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