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937180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精编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心医院基坑支护监测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编 写:项目经理:审 定:审 核:目 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况11.2场地工程地质11.3周边环境32监测目的与要求33设计依据44设计基本原则45监测项目内容56监测网精度设计66.1平面精度设计66.2高程精度设计77平面位移监测网设计87.1图形与精度估计87.2选位与埋设107.3外业观测127.4数据处理及资料整编147.5控制观测频率158垂直位移监测网设计158.1网形设计158.2精度分析和测量等级168.3标点造埋168.4外业观测168.5基准值与观测频率的确定189周边环境监测189.1地下综合管线垂直位移

2、监测189.2外围道路沉降监测1810基坑围护监测1910.1围护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1910.2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2010.3锚索轴力监测2210.4坑外潜水水位观测2311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2311.1监测初始值测定2311.2施工监测频率2411.3报警指标2411.4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2512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2712.1质量目标2712.2监测工作的管理2712.3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2713附图2913.1 混凝土观测墩大样图2913.2 基坑支护观测平面布置图312精品资料推荐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况1. 拟建的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心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医疗楼、行政及后勤楼、

3、门岗、垃圾房、污水处理工程位于中山市东部,火炬开发区南部,京珠高速公路与逸仙路交汇处的北侧,逸仙路与岐关路之间地块,原始地貌为海陆交护沉积捷地,交通便利。2. 中心医院建筑用地总面积120405,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文生活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筑包括一幢12层的住院部、5层的医技部、5层的门诊部、6层的行政办公楼及其它配套设施,其中住院部、医技部、门诊部有一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16881.8。3. 地下室(基坑)尺寸:地面相对标高-2.8m,基坑支护设计考虑到石粉渣垫层,其相对标高-7.30m,设计深度4.5m,基坑形状为工字型,基坑支护底边线长度871m。1.2 场地工程地质根据深圳

4、市勘测绘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心医院场地详细勘察报告,场地地层岩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填土层(Qml)素填土层:灰、灰褐色,松散,干-很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含有少量根系,成份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鱼塘间的田埂上及种植地范围,层厚一般较小,层厚0.352.4m。2、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相(Qmc)淤泥1层: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粘性强,具腥臭味,顶部1.0m一般含大量的贝壳类生物遗骸,生物遗骸最大可达5cm,底部局部含有棕褐色腐木,腐木最大直径可达50cm,有机质含量1.83.8%。该层实测标贯击数03击,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Cu=8.5921.98KPa,平

5、均剪切强度Cu=13.02KPa,残余强度Cu=1.728.13KPa,平均残余强度Cu=4.19KPa,十字板剪切强度标准值13.45 KPa,三轴剪切强度标准值Cuu=8.0KPa,uu=1.6o。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在场地西南角局部缺失或尖灭,层顶埋深0.0518.40m,相应标高-17.532.20m,层厚1.418.4m。粘土2层:灰白、灰黄、灰红色,可塑,局部软塑,含有少量中细砂粒,局部含砂量较高,偶见有腐木。半数钻孔分布有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及北侧,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层厚0.79.4m。中砂3层:浅黄、黄、褐黄色等,饱和,稍密,分选差,石英质为主,泥质含量不均,局部见有

6、贝壳,底部见有粗砂或砾砂,偶见有腐木,在zk26、zk36、zk45、zk46、zk47、zk52、zk61、zk62、zk68钻孔底部见有1020cm石英质碎石(一般位于全风化岩顶部)。该层顶埋深2.021.3m,相应标高-19.950.27m,分布厚度0.47.1m,平均厚度2.94m。场地大部范围分布有该层。3、燕山期花岗岩()场地下伏岩层为燕山期花岗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勘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带):全风化花岗岩1:黄褐、红褐、肉红色,坚硬,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土柱状,除石英和粉末状钾长石外其余成份均高岭土化,局部夹有强风化岩碎块。该层层顶埋深3.122.8m,相应

7、标高-21.91-0.95m,层厚0.45.4m,平均厚度2.06m。强风化花岗岩2:黄褐、红褐、棕褐色等,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土夹砂石状或碎石夹土状。该层顶板埋深0.3525.1m,相应标高-23.911.73m,层厚0.69.6m,平均层厚3.18m,各钻孔均有揭露。中风化花岗岩3:灰白、锈黄、锈褐色,细粒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坚硬,敲击声哑,岩芯多呈块状,少量短柱状,柱面粗糙且多条陡倾角裂痕。埋深1.933.9m,相应标高-32.55-0.23m,揭露厚度0.35.9m。微风化花岗岩4:灰白、青灰色,局部浅红色,岩质坚硬,细粒结构,主要成分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陡倾

8、角裂隙及劈理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及长柱状,柱面光滑。埋深5.837.9m,相应标高-36.55-4.13m,揭露厚度2.05.7m。1.3 周边环境基坑北侧2m有小溪,其它三面场地广阔。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7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7

9、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地 层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力(KPa)杂填土6.78.115151018淤泥质土0.931810815砂卵石5.1820030120全风化板岩26.2212525130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26.2223530150中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102370353002 监测目的与要求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且本工程施

10、工周期较长,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根据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开挖面积大,施工流程多,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基坑北侧有小溪,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对敏感,应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渗透、土体的变形,确保周边正常使用。 基坑四周地下原始场地均为池塘底,土质为软土,该层透水性较好,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应做好围护结构的止水、隔水及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

11、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监测计划。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做有效指导与控制。(2)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3) 通过监测及时反映基坑形态变化,使得整个基坑

12、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情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效果。为此对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提出: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变形监测监控值:围护结构墙顶最大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38mm,围护结构墙顶最大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20mm,周围建筑的最大位移监测报警值50mm,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38mm。并明确要求:在每侧支护桩顶部进行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监测,基坑降水期间,应对周围路面及建筑物沉降进行检测。3 设计依据(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3、JGJ 8-2007)(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JGJ120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8)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9) 本工程相关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电子版)。4 设计基本原则(1) 将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监测系统,各监测项目的数据成果能够相互印证、比较校核;能充分发挥监测系统作用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与连续性。(2)

14、 监测设计中应采用比较成熟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监测数据成果的真实可靠。(3) 设计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况相适应,以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为原则,在突出关键部位明确监测重点的同时,应考虑基坑整体形态监测需要,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4) 通过建立平面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表面监测系统提供统一的、稳定可靠的外部监测基准,在精度选择应以表变形监测点监测精度要求以及测绘技术现状水平为参考依据合理确定,能够测定工作基点绝对变形、检测其是否稳定即可,而不必追求过高。(5) 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