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2935663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第二章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第一节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构想一、边疆经济特征边疆地区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边疆地区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发展时期。然而,与内地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时期发展不平衡性却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边疆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经济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边疆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发展起点低、科技文化滞后,远离经济发达重心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口至

2、今仍生活在信息不畅、环境极端封闭的乡村县镇等经济发展“孤岛”。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工业结构也偏重于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及农畜矿产品加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初级性特征。这一特征既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实力薄弱,投资规模、消费水平、大部分企业、个人和广大农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有限,又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性。正因为如此,边疆地区面临着由于经济环境恶劣而带来的比内地地区高得多的制度变革风险,即影响因素复杂,现实起点低,个人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内部差异大,因而边疆发展只能是联动渐进式地推进。(二)经济体制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已初步打破了以往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城乡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市场化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内地,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淡薄,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加上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乡土意识,使其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一批国有企业,由于资金、市场、体制等多种约束,转制和改革滞后,尚未根本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容量小、层次低、城乡差异大,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源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要素市场基本上仍处于萌芽状态;地区封锁、部门分割阻碍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和优

4、化配置,要素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原有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尚未完成,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市场、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行政机构臃肿,行政开支大,吃“皇粮”的人员比重比全国高出30%40%,有些省区行政事业费比重甚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2倍,远远超出了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因此,面对边疆地区的现有体制障碍,现代化不仅是促进各民族自身变革的基本动力源泉,而且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就需要加快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改变以往那种脱离民族发展实际,违背经济法则的发展行为模式,使各民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

5、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边疆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能力。(三)经济外向度特征经济改革证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现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改革深化以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有效追赶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但是,中国各省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时,却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不平衡性特征,特别是边疆地区,不仅参与全球化的进程缓慢,而且开放型经济发育程度、开放程度普遍相对较低。这表明边疆地区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的程度和能力均相对较低,应积极采取全面开放政策,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加速边疆地区的双重开放,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提高边疆地区的国际市场

6、化程度。二、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一)对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解边疆经济增长是指边疆区域总产出的量的增加以及这种产出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提高,具体体现为该区域所创造的实物或折算价值在时间方向上的客观增长量以及这种创造能力的实质性提高。因此,经济增长集中在经济实力的增长。边疆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特定区域中产业的增加和产出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随之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贸易结构、技术结构等)、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革。可见,边疆经济发展实质上是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基础由旧的组成和结构向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边疆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差别,经济增长只是量的增

7、长,而经济发展还包含着质的飞跃。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动力,它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增长的不断“积蓄”才会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没有这种“积蓄”,经济发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一般说来,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但有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比如粮食产量、钢产量或能源生产量的增加等,虽然是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因此,若有发展而无增长的情况一般也是不可能的,若在个别情况下即使出现也只能是短期的或是局部的。第二,经济发展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边疆地区经济健康有序

8、的发展,就会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机会和机制,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协调、持续与稳定的增长,并能很好地带动社会发展向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第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同属于历史范畴,都需要进行动态地考察,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从横向上看,有的以经济增长为主,有的以经济发展为主;从时间纵向上观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先后不一地交替经历着经济发展为主的时期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时期。一般一个地区由落后经济走向发达经济要经过增长为主发展为主增长为主发展为主的多层次循环。因此,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边疆地区经济的运动过程之中的。(二)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滞后

9、于内地,根本上讲就在于经济总量小、技术质量低、劳动力资源差、机制体制性障碍多。所以,我们要从资本积累、劳动力资源改善、科学技术进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注入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1、增加物质技术资本积累。从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角度,我们把资本描述为带来增值的价值。它包含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边疆地区发展的资本积累,可体现为建筑物与厂房、机器设备、交通设施和存货等物质生产要素能力的加强,也可以直接体现为资金数量的增长和科技共享率等。其中前者的积累有利于促进资金数量的增加,而资金数量的增加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加。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边疆经济发展资本

10、的积累。积累的存在是边疆地区“再生产”的源泉,积累的不断增加则是边疆地区“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因此,边疆地区资本积累得越快,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量增加得越快,也就越能有力地推动边疆地区的向前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边疆地区的资本积累,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来引入和聚集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本。2、改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边疆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主要包含人口数量、密度、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与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特征。这一条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适合和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边疆地区在改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方面,核心是要提高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使劳动者提高接受新的生产知

11、识的技能和能力,增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使人口与劳动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等。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内地普通劳动力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向边疆地区流动和迁移。3、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最重要的贡献,将会体现在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上,即随着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能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出。因此在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中,资金和劳动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固然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2000年,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50%,设备投资60%以上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达7

12、0%以上。科技进步不但是全国的共同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援助或技术贸易等方式,促进科技要素的互补性区域流动,使边疆地区都能不同程度地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经济的联动发展。4、促进资源集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自然条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设备等要素的投入和集成的动态过程。这些要素在任何地区的优劣丰欠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也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比如自然条件优越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果没有特定的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去。因此,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靠各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共同作用的效果则取决于诸要素的集成

13、程度。边疆地区要具体对本地区各种要素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按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来集成各种生产要素。要加强区内资源和区外资源的集成,因为任何资源在各地区中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这种资源贫富差异性就必然推动了地区间资源的流动。任何地区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均是有限的,如何只以本地区市场为目标,单靠本地区消费能力的增长来进行市场扩宽,将会使市场容量很快趋于饱和而限制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促进民族地区资源与内地发达地区资源的集成,还要促进各类资源与市场的集成。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新经济制度学的观点,边疆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不完全取决于政府拨多少款、安排多少人,而主要取决于自身体制机制的创

14、新程度,也就是说,主要取决于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边疆地区涌流、有利于边疆地区各方面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所以,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经济体制要深化改革,提高边疆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改革中央对边疆地区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改善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秩序,健全经济法律法规制度,依法维护边疆地区经济秩序,改善边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边疆地区要从区域实际出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三、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在评价边疆地区发展状况时,我们应该撇开具体的分等级的指标,抓住一般的本质的指标。我们认为,城市化水平、产业构成状况、环境优化程度、区域

15、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标志。(一)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是农村聚落变化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在原先的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的变化。一是城市地域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变为城市用地;二是农民由专业农户转为非农户,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中的二、三产业;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边疆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低于内地。城市化的产生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边疆城市化水平随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2000年2004年,我国边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平均年增长率为33% 见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48页。经济增长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内

16、在的对应关系,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反过来表现着本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二)产业结构状况 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产业结构的产生是以经济发展为根本前提的,产业结构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产业结构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产业结构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边疆地区产业结构质量普遍比内地发达地区质量差,有的地区产业结构形式还是以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又大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表征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同的产业结构模式表征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如果一产业大于二产业,二产业大于三产业,就表现出该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少,市场化程度低。如果二产业大于一产业,一产业大于三产业,就表现出该地区一产业地位下降,从事一产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别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