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2927970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地理课件必修Ⅲ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第五讲(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区域联系(必考加试),考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必考加试),考点梳理,、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a),(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 、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招商引资,科技,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加试)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京杭大运河,自流,巴颜喀拉,2.西气东输工程,(1)工程线路 一线主体工程从新疆 盆地轮南铺设管线,经甘、宁、陕、晋、豫、皖、苏到 ;二、三线工程气源地在中亚,经西北地区向东部地区输气。从新疆、经甘、宁、陕、豫、鄂、赣到 。 (2)

2、意义 社会效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 ;提高了生活品质。 经济效益: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利于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环境效益:改善了 环境。,塔里木,上海,广东,社会稳定,大气,3.西电东送工程,(1)我国水能分布特点: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2)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火电,水电,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配为例),(1)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产业层次偏低等。 (2)调入区:、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3)总体: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地面沉降,大气污染,考点突破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工程,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比较,3.西气东输工程产生的影响,4.西电东送的原因和意义,我国重点资源调配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2016浙江省绍兴市模拟)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1)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

4、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前提是市场需求,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为西气东输线,为南水北调路线,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2)题,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调出区该类资源的需求量远小于储量,资源调出对资源浪

5、费和资源保护影响较小;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供求关系。 答案(1)D(2)A(3)C,例2(加试题)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

6、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示湖盆的延伸方向判断,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说明河流的流量不稳定,造成河流的流量不稳定的原因主要与降水季节变化大,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等方面有关。第(2)题,从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可知,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湖泊,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台田鱼塘,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图例的年份信息不要混淆。第(3)题,从图示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可知其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开辟

7、为水稻田、台田鱼塘,导致沼泽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占用一些沼泽地,修建人工水渠及水库也会占用一些沼泽地。第(4)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湖泊水量和面积增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产生影响。,答案(1)西北东南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沿途用水过度 (2)湖泊台田鱼塘 (3)台田鱼塘的建设、稻田面积的扩大、建设用地的增加。 (4)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稳定湖泊水位,维持湖泊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局地小气候。,考点专练,(2016浙江省余杭区高二期末)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下图,

8、回答12题。,1.“疆电外送”对新疆的直接影响有(),A.减少就业机会 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2.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降水均匀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解析第1题,考查区际联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疆电外送”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快区域的经济发展。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降水稀少的气候特点;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稀少、高原地形的特点;丙图地区牧业生产以游

9、牧为主,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丁图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所以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1.D2.D,(2016浙江省温州市模拟)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34题。,3.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B. C. D.,4.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

10、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析第3题,据图可看出,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处于40N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居民点中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B项。第4题,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1992年和1994年水价一致,都有交易,而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与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水资源充足。 答案3.B4.D,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属于(),A.对口帮扶 B.招商引资 C.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D.东部与

11、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解析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属于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答案C,6.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问题。,(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_,人为原因是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 (3)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已成功建成了_和_工程。,(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河至_(城市);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水库至_(城市);C.西线调水路线:_江和_江和_河至_。 答案(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雨季较短,降水量较少,河川径流量少人口

12、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并且污染浪费严重 (2)南水北调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4)京杭运天津市丹江口北京金沙雅砻大渡黄河,7.(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积极影响,根据题意以及所学知识,可以从生态、生产

13、、生活等多方面说明。 答案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考点二产业转移(必考加试),考点梳理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b),(1)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开拓市场。 (2)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区的 造成不利影响。,低成本,生态环境,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b),(1)原因:寻找廉价、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陆投资环境改善。 (2)影响:加速大陆 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劳动密集,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b),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

14、加试),(1)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三废,减少,资金,(2)从地域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劳动密集,考点突破 1.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方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区)。,2.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如下:,例1(2015浙江10月选考调测)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

15、子设备、食品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读表,回答(1)(2)题。,(1)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 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2)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 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接收了中部地区的2 369亿、接收了西部地区的3 140亿,东部地区净转出为5 281亿、中部地区净转出为1 469亿,西部地区净转出为3 173亿,因此可以得出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第(2)题,东部地区土地成本高、自然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高,这些都

16、不利于该类产业转移;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集群效应状况好,这是有利于该类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1)B(2)C,例2(加试题)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省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分工、区域地理环境、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