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292378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时 城市区位因素,聚焦点一 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 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一) 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1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交通通达度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的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3)历史因素对城市地

2、域结构的影响 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以市中心附近住宅的衰落为例:,(4)行政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 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 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

3、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 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事业,【解析】第(1)题,商业服务用地往往布局在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地点,地价昂贵,为了节约用

4、地成本,商业服务用地中的楼房往往会采用高层楼房,即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第(2)题,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医疗用地等。读图可知,土地供应计划中以基础设施用地所占比重最大,故有利于该市人居环境的改善。,答案: (1)D (2)A,【技巧点拨】中心商务区的四项主要特点,【变式训练1】(2012商丘市三模)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BRT的开通( ) 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5、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可知该车站人流量大,昼夜差别大,白天流入多,晚上流出多;再结合城市景观可判断其为商业区。第(2)题,BRT是一种快捷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其作用类似于公共汽车;但比公共汽车更快捷,不存在堵车等现象,故对能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了废气、烟尘的排放,因此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BRT的线路是固定的,而出租车灵活便捷,故BRT不能取代出租车。,答案: (1)A (2)C,聚焦点二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及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一)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6、1影响因素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2下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

7、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

8、“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 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是用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 2进行功

9、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便利的交通。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

10、绿化,解决交通污染。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例2:(2012株洲市下期质检)流域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区域,流域内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读我国某流域城市历史沿革和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域是() A湘江流域 B汉江流域 C渭河流域 D辽河流域 (2)该流域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作用? (3)分别说明该流域秦、汉两个时期城市设置的位置特点。,【解析】第(1)题,根据秦岭、大巴山等著名山脉可判断该流域为汉江流域。第(2)题,图中所示城市基本沿河流分布。

11、河流对城市而言,具备供水、运输、防御等作用。第(3)题,秦朝城市的代号是,汉朝城市的代号是。由于图中城市均沿河流分布,故在描述秦、汉时期城市的位置特点时,需进一步细化。对“沿河”这一位置特点而言,我们所能做的细化就是针对“河”,即汉江的干流和支流,上、中、下游的区别。,答案: (1)B (2)特点:绝大部分城市沿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分布。作用:供水和运输。 (3)秦:主要沿汉江干流的中上游和各大支流的上游分布。汉:主要沿汉江干流和各大支流的中游分布。,【技巧点拨】描述聚落分布特征的技巧 (1)小尺度区域地图,常借助与熟悉地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如沿河流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位于海拔较低的河谷

12、地区等。 (2)大尺度区域地图,除了借助与熟悉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外,还需使用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温度带位置、半球位置等进行描述。,【变式训练2】 (2012海淀区下期期中质检)读陕北地区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的地势差异。,答: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递减。地势差异:长城以南(东)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长城以北(西)地势平坦。,(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答:特点:各城市均沿河而建。原因: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河流沿

13、岸地势较平坦,适宜城市建设。,【解析】第(1)题,图中给出了年等降水量线,故在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时,应借鉴等值线分特征的描述模式。“对比”强调两者的差异,图中古长城以北(西)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古长城以南(东)为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第(2)题,图示区域为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少,靠近河流建城,可获得较充足的水资源;而且河流沿岸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聚焦点三 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及城市化过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对策,(一)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 1世界城市发展过程及表现,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

14、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15、。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例3:(2012北京海淀区上期期末质检)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上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1)依据图1,分别说出第、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两图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辨清三个时段的图例,第阶段区域距第阶段区域越远,则空间发展越快。第(2)题,图1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特点是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