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2917727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读书交流活动总结学生课外浏览活动,是1个人人都可以说出其若干条重要性的话题,但是,在现实中却常常出现难以操作的情况。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读,学生也会答应,事实上是不是做到,或是不是用心去完成,就是不便考证了,况且如果用考试的方法,必将造成浏览名著滑向应试的窠臼,也不是浏览的本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同学们展开了1个读书交换活动。结合苏教版7年级(上)课本“推荐名著浏览”的要求,我在两星期前就告知学生,我们将举行1个“名著浏览交换活动”,让大家尽早准备,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搜集有关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写心得体会,具体篇目是本册重点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情势也预先告之

2、学生,课本上提供了7个方面的参考,我删减掉其中的“观看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视节目,然后6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成必做和选做两方面。必做的是:1、背诵生命的意义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并做成卡片,加1个标题,注明作者、出处。放在文具盒里,作为座右铭。这1项在交换会前已作好,由于书上已有现成的选段,学生摘录基本没有问题,大多数同学制作的卡片非常精美,只有极少数学生只是简单地用1张纸条抄写了1下。我初步挑选后做了个简单的评奖,建议他们不但放在文具盒里,还可以贴在床头或做成书签。2、就书中你感受最深的1点,写1篇读后感。这是1个重头戏,但我斟酌读后感之类的文章太多,会让学生枯燥无味,因此本打算

3、多1些学生有机会朗诵自己的作品的,只能请5位同学来展现,结果有许多同学认真准备了,却没有来得及与大家共同欣赏,以致于活动结束了,还有几位同学表示了遗憾。我只得请他们谅解,并保证另外抽时间“补课”,他们才开心肠离开了。而且,在交换读后感时,同学们所能论述的不过是关于理想、人生方面的认识,有的难免流于空洞,我以为学生会不以为然,可是他们竟都很认真地听,并报以真诚的掌声,这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选做的是:1、推荐1位同学(也能够自荐)在班上作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单的读书报告,其他同学补充。这是1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文本、作者、时期背景等方面有比较深的体验,只有1两位学生做了,而且仿佛对“读书报

4、告”不甚理解,因此还是就文本谈文本的读后感的套路。2、从报纸、杂志、书籍或网上搜集资料,参照附录的资料,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1篇短小的书评。好几位同学都只做了这个要求的前半部份,即从网上搜集资料,然后照本宣科地读了1下,却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评述,因此有背初衷。由这1点我也想到,我们许多老师常常仅满足于布置学生去搜集资料,而这些资料得来后却常常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没有让学生借助资料增进浏览的内化,真正领悟并有所得,从而到达“亲近名著,与大师对话”的境地,学生只是做了个电脑复制的操作工而已,有技术,无思想,所做的事情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3、朗读精彩语段。这1点学生只要读了原著,都可以信手拈来。只是

5、在读的进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突出的是,把外国人的姓名读得支离破碎,听起来很不入耳,实际上反应出学生读书不是很专心,乃至是蜻蜓点水式的,未及咀嚼就生吞活剥进去了。我觉得文章中的人物未必每一个都记住,但主人公是不管如何要脱口而出的。还有的同学读书没有感情,精彩语段也被读得苍白无力,明显给我们1个警示,读书能力要着力培养。4、你周围如果有保尔那样承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建议你去采访他,把他的业绩写成文章;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大概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只有1个学生写到了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张海迪。为了使读书交换活动不显得枯燥乏味,我特地请了

6、学生做主持人,并协助她把活动分成几大版块。但是现场的气氛还是有点冷,多是缺少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活动的情势还比较单调,如果穿插1些互动或文艺类的节目,寓读书交换于愉快当中,效果或许会更好。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学生其实还是比较喜欢读书,也是乐于进行交换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指点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老师的“带路人”的作用相当重要。叶圣陶先生认为,对学生的课外浏览要给予“版本指点、序目指点、参考书籍指点、浏览方法指点、问题指点”,可谓切中肯綮。课外浏览固然不能回到私塾式的老路上去,不能要学生成天“两耳不闻窗外事,1心只读圣贤书”。特别是那些单调、枯燥的“天地玄黄喊1年”式的死读、傻读,就应当绝不犹豫地予以摈弃。我们要站在现代教育科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外浏览的意义、内容、方法,不断完善它,吸收其科学性的精华,使课外浏览成为引领学生进入精神生活的金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