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2916918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思考根据国家中长时间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领(20102020)(以下简称计划纲领)精神,普通高中要适应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在学校类型、培养模式(包括评价)和办学主体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发展。这里就需要辨析这几者关系,以便于实行改革。办学主体多样化主要是鼓励各个方面的出资办学者,除公办民办以外,应当鼓励“中间类型”和集体化、团体化办学。我国在这方面有1些教训,例如,对高中“改制学校”简单的清算政策就是不利于办学主体多样化的1个案例。这方面的研究将在另外文章讨论。在此,我们主要针对我国高中教育实际,鉴戒国际经验,讨论高中学段学校类型和培养

2、模式多样化问题。1、高中阶段教育机构类型偏少概括和归纳国际上林林种种的高中阶段教育机构,主要体现为学科专业侧重(欧洲的文科高中、俄罗斯的利才学校、我国的科技高中),产业和职业豫备侧重(欧洲的实科中学、各国的农业高中、各国的综合高中、英国的城市技术学校),特殊人群关注(各国的艺术高中、日本的进学高中),出资办学主体多元(民办高中、特许学校),时空安排和媒介利用多样(日本的定时制高中、函授高中、夜间高中、美国的在线高中),等等几个维度,这些维度交叉组合,构成了高中阶段教育机构多样化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元化。”

3、从那时起,国家对普通高中提出了多样化发展的思路,要求高中多样化发展,在体制、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渐实现多元化。后来,到了1995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继续抓紧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改革,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1以升学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把升学作为其中1部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这部份高中可以主要斟酌为学生进1步进修打基础,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其余的大部份高中要朝向综合化发展,学生在学校可以选择适合的课程,通过课程选择的机制实现分流,这样的综合高中兼具升学与就业两种功能。另外,还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和有特点的高中,特点高中的发展方向是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的

4、需求,例如,可以是外语、体育、艺术和加强某1学科有所侧重的高中学校(班级)。从1995年的改革看,国家已明确了高中教育机构多样化类型,而且,大部份高中应当发展成为综合高中。遗憾的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没有得到进1步强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学校开始扩大招生是使人高兴的社会进步。但是,综合高中发展目标被放弃了,职业高中被进1步冷落了,这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际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视野时,引发了家长和学生选择升学型高中,疏忽其他类型高中,这本身就缺少理性判断,而国家的教育政策宣扬也不及时不深入。当国家意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需要人材

5、多样化时,才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普职比重“大体相当”等口号。实际上要到达“使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1很难实现。现实的情况是升学为第1寻求的高中快速膨胀,表面繁华,综合高中没有发展的任何支持,职业学校不断萎缩,乃至某些职业高中出现了通过举行“普高班”等情势,宣称到达了国家下达的范围计划。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这方面的实地调查案例很多。普职分殊的基本假定是把人分成“劳心者”和“劳力者”两大类,这是长时间封建等级社会残余的表现。在寻求社会公平的时期背景下,高中阶段教育保持着好学生上普通高中读书,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去职业高中读书的“旧式”分流

6、模式。“非普即职”,“非职即普”,怎样能体现高中教育的价值和使命?打破普职壁垒的条件是要把高中教育作为整体对待,各种各样的高中教育机构从专业、学科、产业、职业、出资办学者、时空安排和媒介利用等维度寻觅各自发展的方向。学校之间基础课程买通,老师活动,学生自若选择,这样才能打破简单模仿和复制的“千校1面”困局。在高中教育机构多样化的进程中,综合高中加快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1方面,将部份职业高中转变成综合高中容易得到职业高中的响应;另外一方面,综合高中的基础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相同也会得到社会及高等学校的认同。从发展综合高中切入,有益于高中阶段教育机构比例结构优化,有益于高中教育“宽基础”、“依照个性

7、潜质”分化课程,从而增进高中阶段学校类型进1步精细分化。2、发展动力、机构多样与目标多元自从计划纲领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以后,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国遴选出9个国家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区,力图通过某些实验区先行先试,撬动高中“千校1面”的顽石。这项实验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响应。这说明多样化符合高中教育规律,也符合国际上高中学段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实践中有3个问题需要进1步辨析和澄清:1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动力与需求;2是高中学校机构多样化;3是学校培养目标多元。在此,笔者谈谈看法。1.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动力与需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由普通高中教育使命决定

8、的,也是高中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结构调剂的需求。但是归根结柢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的需求。早在多元智能理论揭露了人的智能多样性之前,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认识和经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逢迎了效力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却背背了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各国的教育改革很多都是在努力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其中,我国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探讨也是尽量减少班级授课制对学生个体发展酿成的伤害。 学生个体发展的外在表现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呢?肯定的回答是很差!从各地大量高考落榜者再1次选择复读备考就说明,除考试没有任何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

9、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宏彬教授予合作者1道,丈量了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回报率。他们的结论是,与普通高中相比,大学教育的回报率是40%,中专和大专的教育回报率也都超过20%。但是,对没有上大学,仅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来讲,普通高中教育没有任何回报,即普通高中毕业生收入和初中生毕业生1样多。普通高中3年的奋发苦读的回报率是零!普通高中之所以不能带来回报,是由于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已演变为1种人材提拔机制,高中定位单1,几近成为升学豫备教育,使得高中教育本身并没有触及个体发展,也没有顾及社会价值和经济回报。2. 普通高中学校机构多样化高中学校类型问题实质是高中学段使命和目标问题。高中学校类型被简单划分的“

10、升学”和“就业”两大使命束缚着,这本身就背背了教育规律。况且在我国普通高中范围、比重都占据绝对优势,从普通高中开始切入,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机构多样化很必要。普通高中内部要分化出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地位同等的综合高中、科技高中、数理高中、人文高中、外国语高中、艺术高中、音乐高中、体育运动高中、学术性高中、国际高中等多种多样种别,才符合人材发展的需求,才便于适应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潜质发展的需要。在各类高中里,斟酌到学生分化的渐进性和反悔性,综合高中应当是范围较大的1类。由于多数高中生入学时不1定马上明确哪类高中合适自己的发展,此时他们可以先选择进入综合高中学习,通过综合高中内部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11、逐步实现学生的分流。3. 高中学校培养目标多元化学校教育机构提出自己有鲜明特点的培养目标10分必要。从全国范围看,仅仅根据升学率高低对高中进行分类是高中发展的误区。过去,各地方授与高中学校的“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星级高中”等,实质是对普通高中单1培养目标的鼓励。过去的这类分类方式下,不符合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规律,已陆续被各地政府叫停。高中学校仅仅以升学率和“状元”落到谁家论英雄,将永久也摆脱不掉“千校1面”的困局。上海市的示范性高中冠以实验性示范高中值得肯定。示范性要表达在哪些改革方向上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仅仅由于升学率高就是示范高中。同时,示范性高中也要有退出机制,不能长时间固化,要

12、鼓励所有学校都不断进步,鼓励落后学校赶超先进学校。避免高中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进1步扩大。在探讨高中学校培养目标多元的时候,要明确教育目的、高中学段使命和学校类型是条件。各个高中学校是在1定条件条件下,从生源的具体情况动身,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动身,寻觅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是为与学校培养目标1致的。那末,我们的高中真正能表达出自己培养目标确切很少。这类状态本源在于大1统的管理模式,学习评价标准单1,没有给学校政策空间,缺少鼓励特点学校的机制。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统1制定“3风1训”,统1实行1个教学模式,结果从情势到内容给学校的发展加上了层层紧箍咒。这些越位管理不但触犯了学校的

13、办学自主权,而且与国家对普通高中特点办学、多样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也自相矛盾。高中学校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需要处理好政府的指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政府给出几套指点性的各具特点的课程方案,供学校选择是改革方向。国家课程的比重应当大大下降,学校课程比重要得到大幅度强化。在这方面我们也要放眼世界,学习外国的有关经验。3、实现普通高中特点建设的策略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建立在各个学校特点建设基础之上的。而各个高中学校有了自己学校培养目标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高中的特点建设目标。作为1所高中学校,学校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而实行的培养模式多样设计和落实相当重要。1. 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相对稳定又能与时俱进

14、的实践进程。从1个学校内部份析看,培养模式最少应当包括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生评价、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人际关系、学生指点、校园环境、社团组织、功能性场馆建设、主题活动、校外合作等各个方面。在这些方面,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生评价应当是核心内容。这些核心领域如果不震动,其培养模式也不完全,学校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1个学校体现出来的培养模式,可以传播、被学习、被复制和鉴戒,但是不可以盲目照抄照搬。在改革实践中,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进程、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了很多新模式、新经验,也有些教师的教育经验被宣扬和推行。但这些均属于单项改革,只有将以课程

15、设置、教学进程和学生评价等核心要素融会起来,构成对学生全方位的熏陶,培养模式才能构成。任何培养模式中都要体现1定的教育理念,不能有反教育因素,不能有背背教育规律的,对弱势群体学生的轻视和贬低的,对某些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左袒和关照等行动。总之,即便同类学校之间,乃至在同1学校以内也能够出现各具特点的培养模式,这就是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含义。培养模式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模式的价值在于能有效增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2. 管办评分离在计划纲领提出管办评分离的新的治理理念以来,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束缚权利,要逐1梳理现行政府的管理权限是否是具有公道性与合法性。高中多样化发展也是如此,对学校大1统

16、的要求应当减少,给各校发展自由创意的可能。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有50%的权利给学校,局面就改良。学校教研组老师要有参与招聘新教师的权利。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要坚持民主、公然、公正的原则。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应当有职有权有责,宣扬学校办学理念,与社区、家长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我们对学校发展事迹的评价,应当与对政府工作成效的评价1样,拜托社会利益相干者参与,由有资质的第3方展开。 3. 保护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学校提供学习资源时要谨慎,以避免负担太重,另外,应当允许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允许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节律,不能随便干扰学生的学习。有的国家实行无考试学年很有新意。这类方式就是要有1段时间不考试,把传统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业水平测试、校际联考、各高校同盟联合招生考试、摹拟考试等等全部停止,让学生安排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