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

上传人:逮** 文档编号:14291584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望岳优秀教案-最新范文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春望教案一 教学要点:朗读赏析探究拓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2、,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

3、自己的理解吗? 国 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 ,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 -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 互文 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

4、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 家书抵万金 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语文春望

5、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春望及五律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特点。 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 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

6、第三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

7、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 ,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 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 ,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 家书抵万金 ,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

8、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板书设计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 语文春望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 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 。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 诗史 。 2.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 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