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2914823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 内能》同步测试练习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内能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锯条发热B. 划火柴点火C. 烧水时水温升高D.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3.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4.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

2、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5.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_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_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_ 方式改变的。7.夏季,在高速公路

3、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_ 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_ ,轮胎停在水中就可以快速散热,以保障行车安全。三、实验探究题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

4、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 _ 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_ 、对流和辐射。(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 _ 。答案与解析【答案】 1.A2.C3.B4.A5.A6.增加;做功;热传递 7.做功;升高 8.温度;传导;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 【解析】1. 解析:A. 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

5、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故A正确。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故C错误。D.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故D错误。故选A。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角度看表示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内能是分子动能(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的总和。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

6、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2. 解析: A. 用锯锯木板,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 划火柴点火,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 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符合题意。D.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手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

7、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据此分析判断。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效果上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3. 解:A. 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 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 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

8、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4. 解:在该过程中,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即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变成了瓶塞的机械能,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选A。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能正确的判断出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 解析: A. 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9、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 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

10、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6. 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7. 解:轮胎与地面摩擦发热的过程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或动能)转化成了

11、轮胎的内能,轮胎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答案为:做功;升高。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消耗的是机械能(或动能),轮胎发热说明转化成了内能。摩擦生热是典型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是我们应该熟知的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温度,也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更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8. 解:(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等时为止。 (2)由材料可知,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钢是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所以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 故答案为:(1)温度;(2)热传导;(3)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1)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2)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3)根据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的定义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只要认真阅读,不难解。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