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梦红楼日月长读《周汝昌梦解红楼》.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13090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梦红楼日月长读《周汝昌梦解红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梦红楼日月长读《周汝昌梦解红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梦红楼日月长读《周汝昌梦解红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梦红楼日月长读《周汝昌梦解红楼》.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红楼日月长读 周汝昌梦解红楼一部红楼自三百多年前横空出世,便成了学界一道美丽而又长长的风景,或考证,或赏析,梦中的身世,梦外的社会与历史,什么“色空说”、“自传说”,什么“女性悲苦命运”与“爱情悲剧”,红妆素裹,飘摇翩跹,一牵红线,蔚为大观。在这梦解红楼的大观园里,戴着色彩斑驳的眼镜明察秋毫者有之,持着锋利的匕首剔骨去肉者有之,更有那终其一生、红牵梦萦、细琢参商者,红楼伫立之处,但见满纸的“荒唐之言”,一把的“辛酸之泪”。依着一部红楼,无数的学者学人甚或梦解风月的好事之徒,便有了化梦为身、泣血对红的安身立命,亦或空对风月、茹毛饮血的慰藉寄生,此二者皆为梦解红楼之存在依归,可立命与寄生的生存境

2、界又何只是天壤之别!作为当今红学显学的泰斗,亦或梦解红楼大观园里当之无愧的“园主”,周汝昌老先生红楼梦解的生存境界自不待言。凡七十余载,周老先生精研红学,博大精深,自1953年一时“洛阳纸贵”的红楼梦新证绐,迄今已有二十余种红学著作问世,楼内楼外,梦里梦醒,或版本,或考据,或赏析,或人物,或红学经历,或作者传记,凡红牵梦绕,涉猎甚深,且自成一世梦解红楼之大观园,虽近九十高龄、双眼几近失明、双耳几近失聪,仍笔耕不辍。2004年,一部红楼夺目红在短短5个月内重印7次,创造了学术精典在极短时间内销量达15万册的市场奇迹。2005年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与贾宝玉对话(作家出版社)、周汝昌梦解红

3、楼(漓江出版社)三部红学显著则更同时推出,一时间学界与书界皆涌起了不小的“红楼热潮”。红楼十二层中,老先生将一生精研红楼梦之所得精要概括建构成十二种不同的境界与层次,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使读者一书在手便可一览红楼奇书的诸多精义要诀。与贾宝玉对话系老先生一系列红学随笔的汇集,由老先生的女儿周伦玲女士编辑而成,是一部由象牙之塔走出的不可多得的出世红学普及读本。周汝昌梦解红楼则是红楼夺目红的姊妹书,同样系周老先生一系列梦解红楼随笔的汇编,亦由老先生的小女兼工作助手周伦玲女士分类编辑而成,全书近八十篇研红随笔,大致归类为经历、赏析、版本、考证、人物及传记等。全书更有清朝红楼名画家改琦所绘之红楼画作

4、十余幅,错落点缀,图文并茂,它们为一部梦解红楼所增添的雅致清新,自是不言而喻的。一部梦解红楼,或经历,或赏析,或版本,或考证,或人物,或传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一而足:一部红楼,书写的是南风亦或北俗?曹氏家族与大清皇室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曹氏家族后期遭逢了怎样的变故?曹氏家族从辉煌到家道中落拓展的是怎样的社会历史写真?脂砚斋与史湘云、北京恭王府与大观园等等有怎样的渊源?金陵众钗在红楼梦之原著中书写的又是怎样的人生际遇与命运?种种谜团与谜雾,作者皆闲庭漫步似地信笔述来,令人信服地为我们拨云见雾,指点迷津。曹雪芹生于何月、曹雪芹的“用典”、龙年与曹雪芹、从红楼到康熙等篇,老先生引经据典,以事

5、实为依据,鞭辟入里地揭示了红楼梦原著在作者一维的本真状态,为整个红楼大观园的沉思提供了真实的指引。红楼梦食谱闲话、红楼梦饮馔谈、胭脂米传奇等篇则力图以考证的形式,以历史与现实的视野揭示出一部红楼展示的丰富的日常生活信息。说到红楼就不能不说到脂砚,脂砚与一部红楼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多少年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雪芹自作自批,有人说是雪芹的舅舅,有人说是兄弟,有人说是叔叔,”但脂砚即湘云一篇,周老先生凭着博大精深的学识与深刻的直觉感悟,给予了脂砚即湘云的考证解答,并将此看成是老先生“平生在红学上,自觉得最为得意而且最为重要的一项考证”。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远嫁、云散水流黛玉自沉、薄命女香菱、秦可

6、卿、贾元春及红楼梦的女性美等,作者则从红楼梦的人物命运与生存际遇着眼,深刻地解析了金陵数钗的形象之美与存在轨迹,探春远嫁之事、黛玉自沉之谜、香菱之人生遭遇、秦可卿悲沉之亡,种种风云际会,生命遭逢,无不展露无遗。周老先生为我们揭示了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审美之所在。恰如老先生所言,“曹雪芹有他自己的理想的女性美,更有他自己的理想艺术见解;描眉绘鬓,品头论足,这些地方他不屑写;纵使有之,也是轻轻点到为止,一笔带过。他着意而写的是她们的神情意态、苦乐悲欢。”这便是红楼梦女性形象之美的精神命脉。既梦解红楼便不能不解到红楼中的花。红楼梦作者曾自题为“金陵十二钗”。钗者女子也,所谓十二本就正钗而言,书中实则还有

7、更多的副钗、再副钗、三副钗,直至八副钗,共计九品108人,如此蔚为大观的女性形象群落恰构成了红楼梦的人物结构主体,她们书写的是女性之苦乐悲欢与存在命运的主旨。作品中,作者对这108尊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直写,而往往采托物言人、以物喻人的方式。这个物不是别的,恰是群芳争艳、万芳竞睹的形形色色的花。红楼梦之钗,红楼梦之花,人与花,花与人本就是一种叙述,是一块硬币的两面。梦解红楼之钗,品评红楼之花,便为同一解味的叙述。我们“不妨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崭新的、奇特的、高超美妙的群芳谱。”综观红楼一梦,作者写了众多的花品,诸如石榴、菊花、梅花、荷花、芙蓉、水仙、牡丹、蔷薇、玫瑰、桂花、腊梅,其要者为杏、桃、海棠及

8、芍药,而海棠则为其笔下的第一花品。在这群芳争艳的背后,在一系列诸如“三春去后诸芳尽”、“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怡红与悼红”、“会芳与群芳”等等叙述的背后,金陵众钗的命运昭然若揭。这一切正是周老先生笔下红楼花品、雪芹笔下有名花海棠等篇之品花宝典的精要与大义。品花与赏花,以花托人,展花喻女,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审美积淀的传统,诗经、楚辞及唐诗宋词中有关花与女性意象交织的诗句俯拾即是,诸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楚辞九歌山鬼),“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李白咏桂二首),“云鬃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9、”(白居易长恨歌),“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苏轼昭君怨),“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王实甫西厢记)。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众女会聚曰“群芳”,女性之心曰“芳心”,男子悦女曰“花心”。花品与人品,花与女性形象的纠结由此可见一斑,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俗套”。根植于中国文化并被称为集中华文化精神之大成的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也并没有落下“俗套”,以花为介媒、以花为寄托、花与人水乳交融、花之荣枯与人之命运遭际,在他那里交相辉映。也惟其如此,红楼一梦亦才能书写中华文化精神的命脉,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集大成者,而对于红楼之梦的解读亦便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精神之沉思的显学。周老先生终其一生的梦解红楼之路也正是以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背景,并以中华文化精神的沉思为依归,其博大精深、高屋建瓴,其宏大的视野与深刻的内涵弥漫于字里行间。整整一部梦解红楼,一篇篇信笔写来的梦解随想,一句句娓娓道来的红楼感悟,考证亦好,人物品评亦罢,甚或一篇篇的域外杂感,全都成为中华文化精神之宏大叙事的写照。这里没有内与外的分别,没有上与下的分野,只有老先生透过梦解红楼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思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