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2910233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十三章,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栏,目,导,航,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_。,气候异常,失衡,4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生态平衡,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生产力,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 (2)利用_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问题。 (5)控制_。,水资源,生物措施,能源,人口增长,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

2、据此,完成12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热带地区草原牧区高山地区 AB CD,D,解析: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概念的分析可以作出判断,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植被破坏气候变异海平面上升酸雨影响 风沙侵蚀水土流失过度开发 AB CD,A,解析: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江河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

3、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樵采 AB CD 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A,B,解析:第3题,图中沙地为呼伦贝尔沙地。近年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是沙地形成的自然原因;过度樵采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的绿洲地区。第4题,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为草原牧区,该地区应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

4、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1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考点一荒漠化的防治,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 不同地

5、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拓展提升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后,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次生盐渍化。,(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

6、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级),刮风天数多(157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4月)。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自我尝试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

7、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1(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

8、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C,D,解析:第(1)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第(2)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这样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开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2(2014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

9、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解析: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3(201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0、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11、。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

12、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任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7.1%。,考点二水土流失及治理,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降水

13、: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

14、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5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土层薄,表土一旦被冲蚀,很难恢复;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

15、经济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规律总结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

16、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经典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题指导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自我尝试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1.(2018聊城模拟)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为物理及化学作用;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1)(2)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