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90406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注意朗读背诵,积累其中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教师范读后,正音。要求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雎鸠窈窕参差伊人鸡栖于桀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注意,

2、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三、探究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然后说说:这三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蒹葭君子于役这两首诗歌中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3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三、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选取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仿照课后练习三的形式,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

3、要生动,字数不限。注意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指出其中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二、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1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1)关雎朗读指导: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2)蒹葭朗读指导: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其中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

4、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3)君子于役朗读指导:这首诗较为简单,共两章,用的是直接陈述的写法,因此在朗读上,起伏也不是太大。只是要注意,第一章主要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盼望之情,第二章表现妇人对丈夫的关心之情,同时,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妇人的淡淡的怨情。2指导学生背诵这三首诗。三、迁移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文后的题目: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糜家糜室,猿狁之故。不遑启居,猿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

5、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糜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蓝,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牲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思考:1为什么说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2请找出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末章“昔我”四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你是如何理解的?四、课文学习小结五、布置作业附:关于蒹葭和君子于役的翻译。蒹葭河边芦苇

6、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洲。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远方,不知哪天役满期。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回窝来,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丈夫服役在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几时团圆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纷纷

7、下山冈。丈夫服役在远方,曾否忍饥饿肚肠!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三首诗都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飞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读结合起来,以读带动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部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二、介绍诗经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注释,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情况。2教师补充: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

8、风也称为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06篇,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等,共40篇,多是奴隶主贵族祭祀神明的乐歌。诗经的内容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

9、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2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部分字词的读音。(2)教师补充强调:雎鸠窈窕参差伊人鸡栖于桀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别朗读这三首诗歌。四、学习第一首关雎1男生齐声朗读这首诗。2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其中部分重点字词。补充:(1)参差:长短不齐。(2)悠哉;思念绵绵不断。(3)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辗转,来回转动;反侧,翻覆。此处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理解。3探究。要求学生思考:(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

10、(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当“求之不得”时,则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高潮。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反复表现女子采荇菜劳动的勤劳善良形象,感情炽热、纯真,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

11、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4背诵全诗。五、学习第二首(兼葭)1.女生齐声朗读这首诗。2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解决其中疑难字词。3探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2)请仔细思考体会: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后明确:(1)一是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欢晤受阻,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12、。二是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并不重复。4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注意,这道题目难度很大,因此,在学生解答时,教师要作出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所写的,注意肯定其中写得好的句子既可,并不要求全篇都必须写得很精彩。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理解为目标。5背诵这首诗。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指名学生试着背诵(关雎)和(蒹葭)二、学习(君子

13、于役)1教师朗读全诗。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3结合注释,学生相互交流,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意义。教师补充: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思念呢?如之何,相当于如何、怎么。4探究。(1)注意,“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有其恬”、“苟无饥渴”等几句,包含了思妇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仔细体会。(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景物来渲染思妇内心感情的?(3)这是一首闺怨诗,这样的诗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你能再举几例吗?学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诗,通过一个山村妇女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怨恨。全诗共两章,首章侧重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末章侧重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关怀心情。(1)都包含着思妇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关怀、忧虑的曲折复杂心情。(2)用日暮黄昏的景象衬托主人公的迷茫怅惘之情,从而构成了一种深沉绵邈的艺术境界。整个画面朴素逼真,富有生活气息和山村情调,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并使这种感情变得更加缠绵悱恻。(3)略。5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君子于役中的任何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6背诵君子于役。三、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四、课文学习总结五、布置作业用心 爱心 专心 125号编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