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89742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忌讽齐王纳谏一. 本周教学内容: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过程小石潭记1. 背诵、默写、翻译2. 选自柳河东集3. 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亦称“柳柳州”。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作品永州八记、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谋氏之鼠)、捕蛇者说等。4.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5. 注音、解释簧hung 清冽li 为坻ch 为屿y 为嵁kn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无所依 佁y然 俶ch尔 往来翕x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犬牙差c互环合 凄神寒骨,悄qio怆c

2、hung幽邃su 隶l而从者6. 思路发现小石潭(从小丘下见小潭)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写感受、抒愤懑7. 主旨: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8. 比喻的修辞: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小石潭的源头、岸势的特征,精炼到位。桃花源记1. 背诵默写翻译。2.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3. 注音解释:缘 夹ji岸 英 缤纷 穷 林尽水源 才通人 豁hu然开朗 俨yn然 阡qin陌m交通 髫tio 怡y然 要yo 咸 问讯 绝境间jin隔 乃 无论 具言 叹惋 延 足 扶 向

3、志 及 诣 高尚 规往 问津4. 文章思路: 第一段:发现入口 (发现桃花源) 第四段:再寻桃源、终不可得。(离开桃花源)5. 主旨: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共同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社会不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1. 背诵默写翻译2. 选自战国策 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

4、刘向编订,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谋臣的策略和言论。3. 注音解释:讽 谏 修 昳y丽 窥 孰与 不若 孰(通熟)视之 私 诚 今齐地方千里 蔽 面刺 谤讥 市朝cho 时时而间jin进 期j年 战胜于朝廷4. 文章思路: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正面) 第二段:邹忌入朝讽谏 (真知灼见、深谋远虑) (正面) 第三、四段: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侧面)5. 主旨: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实现大治

5、。6. 语言:(1)比喻:以小见大,以家比国,由生活小事引出治国安邦之理,贴切自然,令人折服。(2)排比:增强了节奏感,语势步步紧逼,一环扣一环,更有力的阐明了“王之蔽甚矣”! 小石潭记一、基础部分1.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篁竹(hun)清冽(li)B. 为坻(ch)为嵁(kn)C. 参差(cnc)佁然(y)D. 俶尔(sh)翕忽(x)2.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3.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4.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 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 凄神寒骨。感到

6、心情凄凉,寒气透骨。阅读下文,完成510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5. 本文的作者是_,字_,河东人,_代文学家,他和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

7、之首。6.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7. 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9. 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0.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

8、书,有删节)注:辋(wn)水:车轮状的湖水。曩(nn)者:从前。仄(z)迳:狭窄的小路。鯈(tio):一种条状的鱼。皋(o):水边的高地。雊(u):雉鸡叫。傥(tn):同“倘”,假使,如果。11. 给加粗字注音。村墟()夜舂()僮仆()吠声()12. 解释加粗的词。当待春中:白鸥矫翼:斯之不远:从我游乎:13. 翻译下列句子。(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1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试一试15. 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

9、;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桃花源记基础知识训练1. 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 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10、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 俨然: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 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8. 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9.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0. 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探究拓展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境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亦不详其姓字 详:_ 既醉而退 既:_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 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 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 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13. “传文”中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