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85342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主旨与选材【知识导学】中心思想是记叙文通过记叙具体事件而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者歌颂人物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述作者的观点等等。要认识到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记叙的材料能表现文章的主旨。短小的记叙文,一般通过一件或者两件事来表现主题,较长的记叙文有时需要多件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描述。如藤野先生一文,记叙的事情有东京的,有仙台的,还有国内的,以在仙台“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重点展开记叙,既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思念,又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可以说,材料是中心的载体,中心是材料的结晶,两者相辅相成。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2、想,这是理解全文行文脉络、字词句段、表现手法的基础。因此,要熟悉文章内容,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选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有时候,一个材料对应一个中心点,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为了表现蔡云芝老师的善良、可亲,作者选取了和老师相处中的几件小事,集中地表现了“我”对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选取了三件事集中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一定要注意分析每则材料叙述的侧重点,透过材料读出材料背后的内容。【精题讲解】父亲的旅游顾文梅父亲是生活在辽宁农村的一个有点手艺的普通农民,按说,一个农民对旅游是没

3、什么兴趣的,可父亲却是个例外。记得我刚上小学那年,父母终于攒够了钱,盖起了村里最好的房子。搬进新房子那天,父亲喝了二两酒,倒背着手站在院子里,像是对我们,又像是对着屋脊上描金的五彩凤凰说,等明儿有了钱,我就带你们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看看皇上的金銮殿。刚好语文书上有天安门的图片,于是很长时间我一翻语文书就浮想联翩,盼着家里早点有钱。那时我兄妹三个,盖房子那年又添了一个妹妹。慢慢地,我们都上了学,用钱的人多了,而父亲的手艺和庄稼却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收入,有钱去旅游的日子怎么等也等不来。但旅游的话还是时不时地被父亲提起,我们的心里充满希望,相信早晚有一天父亲会带我们出去玩。后来大连开发旅游,好多

4、人都去凑了热闹,我三姨去大连旅游结婚回来,把大连的老虎滩吹得天花乱坠,和我们一样没有见过海的父亲于是把他旅游的目的地改成了大连。父亲说,等明儿有了钱,我带你们去大连,咱也去看看大海,看看老虎滩。大连离我们家可比北京近多了,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对大连的期望比对北京又多了一层。我们都打听好了,去大连坐慢车也就只要一夜,车费才十多块钱。可是几年过去了,家里的钱还是只够让我们吃饱穿暖交学费。哥哥结婚那年,我上初二,那年不知谁发现了本溪水洞,于是那个不知名的山沟沟成了旅游热点。本溪离我们村又近了许多,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就能到,于是父亲又把旅游的地点改成了本溪水洞。父亲这次不再是嘴上说说了,还真付出了行动他

5、给了哥哥一些钱,说,你们小两口去看看水洞吧,转过身来对眼巴巴看着的我们三个说,你们再等等,等再有了钱我也带你们去。父亲的这句话当时只有妹妹当真了,我和弟弟听多了。后来我上高中上大学,每月按时给我寄生活费像是压在父亲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几年,父亲终于不再念叨旅游的事了。父亲再次提起旅游时,我已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江边小城结婚生子,回家探亲时父亲对我说,这回好了,你们总算都成家立业了,我也该享受享受了,今年再忙一年,明年春天我到你那儿去住上半年,到时候你也带我去逛逛大上海。我们都笑了,说行。转年的春天,等来的却是父亲得了绝症的消息。等我赶到病榻前,父亲已经下不了地。春天来了,正是旅游的好时节,不知在另

6、外那个世界的父亲,是不是又动了旅游的心思。(选自扬子晚报)1.整体把握。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只给孩子空头许诺的人?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主人公的正确理解,同时,也是正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解答时,要结合文中材料的实质来理解父亲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对子女始终充满关爱的好父亲,尽管生活的压力很大,他依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父爱如山,不能实现的许诺恰恰表现了父爱的深沉。解题误区对父亲的形象理解不深,其实,空头许诺在文中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参考答案不是,因为每一次的许诺都既表现了父亲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无形中给了子女深深的鼓励。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读者感到了父亲持家

7、的不易和辛酸,所以文章更多的是在歌颂父亲的伟大。2.内容概括。文中父亲对孩子许诺旅游几次?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为什么景点离家越近却又去不成了?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体会父亲每一次许诺的情况,理解父亲的苦心。解题误区体会不出父亲许诺的深深的用意,理解不到位。参考答案三次。北京、大连、本溪水洞。沉重的生活压力、子女上学的巨额费用使父亲感到实在没有能力带孩子去旅游。虽然景点越来越近,但家中经济状况却越来越紧张,因此,虽然景点近了,但这笔小小的费用却拿不出来。3.句意理解。结合文章题目谈一谈结尾一句话的言外之意。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在理解全文的基础

8、上,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解题误区不能从子女的角度理解父亲,把握有可能不到位。参考答案文章标题说明在幼小的子女们看来,旅游只是一句空话,只是一种空想。但在岁月的长河里逐渐长大的子女已经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许诺。结尾的言外之意表达了作者在充满希望的“春天”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子女们已经有经济能力去旅游了,但父亲却永远地“老”了。结尾感人至深,动人心魄。【阅读训练】果子也会疼刘心武远郊那条公路两边,有许多果园,门外全都竖着“欢迎采摘”的大牌子。儿子儿媳妇轮流开车,拉着我们老两口,进入那条公路放慢车速,大家边往外张望边讨论:去哪个果园呢?一家果园门口有醒目的广告:“请来

9、采摘火龙果!”儿子说:“火龙果长在树上还是藤上啊?去看看也好呀!”儿媳妇说:“那一定得进棚里摘,爸妈还是喜欢在阳光下的露地上采摘的。”我说:“采摘之意不在果,能在苹果树下走走就好。”老伴看见一家门口大字写着“美国布朗”,兴趣陡发,说:“如果里头人不多,那就摘点布朗吧。”于是儿子把车开进了敞开的大门里。车子可以穿过两片果林,驶进果园深处。露出了红瓦灰砖的房子,有狗跑出来,不是狂吠,而是欢叫,紧跟着露出了果农的身影,乍看简直像个非洲黑人,露出两排白牙,指点停车的位置,那里已经停了两辆车。果园深处,有欢笑的人声。“你们,头回吧?”果农问。儿子说:“怎见得?”果农也不答,只是说:“有四种苹果、三样梨,

10、还有大枣、柿子,可以混着称。”老伴就问:“不是有布朗吗?”果农说:“有哇。您摘吗?那可要贵上好些。”他分别报了价,说着递过装果子的塑料袋,又指指屋檐下靠着的一摞马扎,意思是可以随便取用,摘累了坐下歇歇气。儿媳妇张望着,说:“比超市的贵那么多呀!”果农就说:“您采摘不是有个乐子吗?”我们就一人拿了一个塑料袋,又都取了个马扎果农说布朗树只有五棵,在果园深处,他领我们去。穿过许多苹果树和梨树,有时需要弯腰前进。我见一棵苹果树只有我那么高,也没张开树臂,却缀满了滚圆的红果子,就伸手去揪其中一个,没想到果农大喝一声:“您别!您那样,果子他疼!”我们全愣住了。果农站到我跟前,指点着说:“您得先来回瞅瞅,瞅

11、准了那熟的,再轻轻先摸摸他,他冲您乐呢,您再这么把他摘下来”他示范着摘下一个来。儿子说:“这个又不大,也不是最红,您怎么偏说他熟了?”果农就笑说:“熟不熟,看果把儿啊。”老伴评价:“您这么摘果子,跟相亲似的。”果农大加表扬:“您心里亮堂。可不是跟搞对象似的。”我现在记录他的话,说到果子全不用“它”,只是不知道究竟写成“他”还是“她”更恰切。终于走到布朗树下。紫红的布朗有的已经似乎快要胀破,但是我们都没轻易下手,因为懂得,首先要看果把儿。可是又怎么对果把儿下判断呢?围住果农,再听他解说。说实在的,我也没太听懂,只记住他嘱咐“这样果子他就不疼了”“那样果子可就疼坏了”的语音。儿子问他:“那我们吃果

12、子的时候,果子不更疼吗?”果农严肃地回答:“那不。果子离了树,就是另外的事情了。果子疼不疼,全在下树的那一刻。疼过的果子,吃起来总欠点味道。所以头一回来我这果园采摘的,我都这么说一回。有的没听完,扭头走了,那是没缘分,走了好。二回再来的,全是懂得疼果子的。真有那比我还疼果子的,我就连钱也不收他的,晚上睡觉时候想起来,念叨给媳妇听,由她笑话,我心里头那个痛快劲儿,别提了,比喝了天宫的神酒还痛快!”(选自读者)探究练习1.迅速阅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2.全文基本上是通过来展示故事发展的情节的。3.分析下面句子表现的人物个性。他分别报了价,说着递过装果子的塑料袋,又指指屋檐下靠着的一摞马扎,意思是可以随便取用,摘累了坐下歇歇气。果农就笑说:“熟不熟,看果把儿啊。”4.果农说:“有的没听完,扭头走了,那是没缘分,走了好。二回再来的,全是懂得疼果子的。”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一个例子吗?参考答案1.水果没有熟的时候就去摘,实际上就是对水果的不尊重,果子就会感到“疼”,人更是如此。果农对果子的论述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凡是有生命的事物,我们都应该尊重。2.对话3.憨厚,能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耐心、诚恳,对果子深有研究,有很深的实践经验。4.略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