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57624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七上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7时习:时常复习说:同“悦”,愉快。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交:交往 信: 诚实,真诚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罔:迷惑。殆:有害诲:教导 女:同“汝”,你是:这知:同“智”,聪明。思:想,想要齐:看齐 省:反省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

2、实现仁 已:停止然:这凋:凋谢可以:能够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恕道欲:想要的 勿:不要 施:施加 【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但是,却 任重而道远。表 并列: 拔山倒树而来。表 修饰 2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3其: 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们的 、其中的、 自己的。4之:知之为知之。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有

3、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5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动词:做,当。 仁以为己任。动作:当作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论语十则分别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雍也、子罕、卫灵公几篇,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修养。【重点问题】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

4、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8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9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12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阅读题典【题源】2015届四川宜宾中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8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7、( )(2分)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0翻译(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答案】8B9D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

8、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内容,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文言虚语多义性的特点。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答案为D。【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

9、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意思,即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要求别人去做,结合生活实际从“自律”或“宽容”等方面谈感想。【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五、牛刀小试【题源】2014中考湖北襄阳卷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10、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二章【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注释】传:左传。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诱:教导。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以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答案】(

11、1)以:凭价。(2)克:战胜取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以”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天时不如地利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答案】 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12、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答案】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

13、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答案】和 天地 君臣 九族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案】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题源】(2015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6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晓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