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5740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无答案)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学习重点。 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学习难点。 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学习方法快速浏览抓关键词法、圈点批注法预习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书写规范认真。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独立完成。一、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二)、关于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2、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1925年与邓颖超结婚。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19岁东渡日本所写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时年84岁的邓颖超观赏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她与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也表

3、达了她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思念。(四)、关于海棠花海棠花又名解语花。温和、美丽、快乐,是海棠花的花语。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素有“国艳”之誉。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五)文体知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内容上,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景,可以状物,但所写必须是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六)整体感知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追忆的?2、你对文中“看花的主人”了解多少?二、预习自测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知识就是楼基,下面挑战一下自己。1、给加粗的字注音。海棠( ) 甬( )道 短暂( )

4、抛头颅( ) 澎湃( ) 束缚( ) 鸿雁 ( ) 不屈不挠( ) 浮想联翩( )2、解释下列词语。(1)伴侣: (2)救亡图存: 。(3)不屈不挠:。 。(4)浮想联翩: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点缀 挺拔 寂寞 伸展 B、婀娜 飘渺 收拢 勇往直前 C、走廊 绚烂 朦胧 俯仰天地 D、昌盛 眉稍 姿势 若隐若现“我的疑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疑难和困惑?写下来准备和大家一起讨论。 三、信息链接低头走路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

5、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你对文中所写的周总理的誓言是怎样理解的?2、文章为什么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为题?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探究点1:精句赏析(1) 春天到了,西方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提示:句中的“又”字,有何表达效果?能否去掉?)(2) (2)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的。(提示:这里的“短暂”和“漫长”是否矛盾?为什么?)探究点2:文本理解(3)、作者深情回忆

6、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5)、“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6)、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我的问题: 我的理解: (7)本文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有时寄情于事,有时直接抒情。你能找出几例并说说它们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解析指导:寄情于事指在叙事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情色彩;直接抒情指抒发自己的感情。三、文本拓展按语: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

7、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但海棠依旧,怒放的海棠花见证了一代伟人的爱情故事,希望你可以好好品味这份情。深情海棠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支海棠的眷眷深情。位于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海棠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

8、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

9、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来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涵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不定期回中南海。回国家时,又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邓颖起随即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保存着,看到它,就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美好的遐想。啊!深情的海棠!四、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

10、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C、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产,一同上断送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 D、而我那对婚姻抱阗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 ,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2、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讴歌他光辉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上联:戎马倥偬, ,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下联:日理万机 ,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3、文中引用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什么深刻含义?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小结: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描述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刻怀念与敬爱,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情怀。文章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已任的豪情壮志课堂评价: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